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金融兴起,传统银行如何改革,又如何在改革中回归银行最初的角色?
“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昨日(7月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在论坛上指出,金融体系搞自我创新、自我循环、自我膨胀,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就没有前途。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并不是简单地让银行更多地放款。
支持实体经济银行难独立完成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论坛现场注意到,王兆星反复强调,银行必须要回归到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但是支持实体经济绝不是银行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使得中国的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走上一个健康轨道,就必须要进行变革,所以变革和回归也是辩证的。”王兆星表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不是简单的让银行更多地放款,甚至是不顾风险,更多地给困难的企业放款。而是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当中,在防范风险、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要为那些符合结构调整、符合市场需求、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提供更好支持和服务。
“但是,这也绝不是银行所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因此我想强调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限于银行,更不仅限于银行信贷怎么样来支持实体经济问题。现在银行信贷在全社会融资当中也刚刚接近一半左右,也就是说银行信贷之外还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来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王兆星表示。
王兆星认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包括,中央银行采取更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稳定货币,也包括我们监管当局采取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来建立一个稳健的、安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也包括要提供一个更好的流动性和公平竞争的环境。“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也不仅限于资金的支持,也不仅限于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也包括更好的金融服务,如清算、支付、结算、交易等。”
应发展多种金融工具
金融业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王兆星认为,融资难、融资贵既有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的问题,也有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管理、经营以及自身产品竞争力的问题。银行在改善自身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是需要下工夫去做的。
王兆星表示,对融资难、融资贵要有一个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很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贷款,银行有银行的贷款标准,发行债券也有发行债券的基本条件,股票融资也有股票融资的基本条件,私募基金也有它投资的基本标准。一定是有一大批的企业不能满足这些条件,而不能够便捷融资,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王兆星进一步分析说,融资贵有市场和历史的背景条件,因为现在我们已处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中,由于资金供求的作用,利率随着供求来进行调整、波动也是正常的。再加上在传统银行信贷之外还有很多影子银行,他们没有什么利率管制,更多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这种利率价格就会更高。很多企业达不到贷款的标准,会寻求“影子银行”融资,就要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另外,现在企业的债务杠杆也达到了历史较高的水平,较高的债务杠杆既降低了满足融资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为了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王兆星提出,不要限于银行信贷这一条渠道,还应该有一个“大金融”的概念,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机构来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同时也增加市场的公平竞争。在盘活存量的同时,怎么样增加有效的资金供给增量,需要更多的金融的创新,包括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发展各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租赁市场、金融消费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