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中考放榜 基民下半年去哪儿

2014年07月10日 13:04    来源: 中国城乡金融报    

  2014年上半年A股弱势收官,上证指数下跌3.19%。在这样持续振荡的市场,取得稳定的领先正收益变得越来越难,有基金中考成绩为证:偏股型公募基金整体亏损,缺乏赚钱效应,反倒是债券型基金一枝独秀。

  基金上演风水轮流转

  统计显示,去年业绩排名前十的标准型股票基金中,今年上半年仅有两只基金留守,其余全部退出前十。部分去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如今排名甚至滑落到了行业几近垫底的位置(包括多年行业翘楚的华夏大盘基金)。这给去年跟风买入的基民泼了一瓢冷水。

  相比震荡的股市,上半年的债市却逐渐复苏转暖,走出了一波小牛市行情,债券型基金也成为上半年最赚钱的产品。据Wind数据,对比上半年偏股方向基金-1.47%的平均收益率,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4.91%,其中混合型债券基金表现最好,平均收益率5.02%;纯债基和指数型债基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79%和4.56%。

  此外,与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不佳相比,投资海外市场的基民大多收益不错。100多只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中,出现亏损的仅有10余只。尤其是投资近来牛气冲天的美股的基金,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老鼠仓”拖累基金业绩

  基金亏损,根本原因自然是A股的低迷。不过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其他因素也在雪上加霜:一是基金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捕鼠”风暴,二是基金投研人才出走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证监会最新公布海富通基金五人原任或时任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犯罪,已移交公安侦办;行业旗舰华夏基金正在接受调查……可以预见的是,硕鼠频出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必会被大量赎回,同时出现在许多机构客户的黑名单中。公司其余的基金经理也会被迫大量卖出持仓,获取头寸来应对巨额赎回。持仓股票大笔砸盘,股价必然会连累基金净值下跌,基民虽然出了一口闷气,但还是会无端受到“伤害”。

  同时被爆出投研人才、核心人才接连出走的几大公司,旗下多只基金上半年也表现不佳,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虽然仅从规模上看,公募基金在时隔多年之后,借互联网金融“宝宝军团”之势,上半年规模一举超越2007年大牛市巅峰,但其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的都是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其他类型基金增长速度则相形见绌,甚至有所缩水。

  折中选择防御性行业基金

  当然,也有许多基金赚了:由于TMT类小盘成长股上半年走势良好,以其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也获得了超额收益。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创业板指数比2012年底的低点上涨了约140%,而同期上证指数只上涨了约5%。

  那么,下半年,小盘成长股能继续涨势吗?在这个转折点,是提前潜伏蓝筹股还是和已经获取超额收益的成长股一起随波逐流?这是摆在每个股票型基金经理特别是排名靠前的股票型基金经理面前的难题。而若要从宏观形势来看,经济下行和微刺激的相机抉择又加大了判断的复杂性。我们可以设定成长股和蓝筹股的风格切换这一天迟早要到来,可是具体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能断言。因而,短期来看,防御性行业是比较保险(放心保)的。相应的,以此类行业为标的的基金也应成为关注对象。

  当前,传统周期性行业中报业绩不利已经确定,食品饮料、医药以及TMT中部分业绩确定性较强的股票是优选,地产、汽车等下游需求板块短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以伺机进行政策博弈。至于金融地产等蓝筹股下半年可能会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其持续性如何还要看届时资金面的情况。不妨密切关注投资此类股票基金的动向。

  鉴于美国各项经济指标提升和就业市场改善,叠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美国经济复苏和美企盈利水平被继续看好。QDII基金下半年仍面临着较好的时间窗口。

  基于上半年基金业具体情形,从感性的角度与成熟基民的立场,买股基,我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其所属公司的整体投研团队实力及风控团队操守。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基民连基金有哪几种类型都分不清,无法理解也没空看完基金募集说明书上的每一个小五号字,只是听凭理财经理的推荐或是自己的臆断,就买入某公司或某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或是紧盯预期收益率下单,难免频遭“伤害”。此次某些基金的“陨落”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对大肆宣传某个别明星的公司要心生警惕,没有合力和良性循环,仅依靠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终非长久之计。

  看基金时,更不要过于注重某一阶段的基金排名,而是要寻找那些历年收益率都比较稳定的基金。买债基,同样要选择立志于做固定收益,做绝对回报的基金公司,而不是选择某一时段什么好发就发什么的基金公司。注重固定收益的投研团队明显要比临时推上阵的基金经理靠谱。买货基或者各种“宝”,要注意每日赎回及转账限额、到账时间,还有支持的银行卡等多寡,从中选择给我们带来好的用户体验的公司。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