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阿里上市在即 马云再度被黑躺枪

2014年07月10日 15:52    来源: 羊城晚报      林曦

  半年时间里,阿里和马云进行的超过200亿人民币的投资,其中引发最多议论的有两件事:马云史玉柱联合投资华数传媒,收购款借自天猫;阿里投资多家公司,其中马云参股的云峰基金均参与其中。

  《华尔街日报》报道代表了不熟悉中国情况的美国人疑问:马云这么做,会不会损害阿里股东利益?然而就像北大教授Paul Gills所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很多做法,恰恰是在中国现状下,对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操作。如果观察马云个人的投资——华数传媒、恒生电子、伊利股份(养殖)这些企业,都是身为外资公司的阿里永远无法进入,或者会受到压制的领域。俯首甘为孺子牛,顶住挨骂,马云要为自己创立的商业王国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马云和史玉柱对华数传媒的投资,以及此后发生的对天猫魔盒的监管危机,最显著的体现了马云“曲线投资”的必要性:马云和史玉柱65亿元入股华数。华数集团,这家持有中国仅有7张互联网电视播控牌照、外资永远无法染指的每天巨头,为阿里的天猫魔盒保驾护航”。

  分析指出,美国和中国不同,不会主动干预,但是一旦立案调查,不留情面。既然去了世界上监管、诉讼文化最为发达的美国上市,在股东利益保护和交易监管上,阿里和马云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在多次更新的阿里上市文件中,有一条从没变过,那就是马云对董事会的承诺。

  招股书显示,马云有时会代表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在某些情况下会采取措施限制他从这些交易中获得的个人利益,方式包括把利润转回阿里巴巴,或是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如果我们要求,只要他还担任阿里巴巴高管,他会基于我们的利益,承担起投资实体、控股公司和各种可变利益实体的法律所有权,以便发展我们在互联网、媒体和电信相关行业的企业利益。在这类情况下,他将放弃所有产生于这种所有权的经济利益,并且达成协议,在相关法律的许可下,把所有此类利益转让给我们。”

  此外,马云已经承诺,将捐出他在云峰基金的分红,赠予阿里巴巴基金会或使阿里巴巴基金会受益。这部分分红产生于他在云峰基金三只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中持有的40%非直接利益。他亦计划减少他在小微金服公司中直接和非直接经济利益的百分比,直至不高于上市前他和他的关联方在我们公司持有的经济利益,并在此后的时间始终保持。

  就像腾讯、百度、新浪等众多高科技公司已经经过的重重考验一样,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的阿里巴巴,正在迎来资本市场上的诸多审视。

  近日有外媒的一篇报道引用西方公司治理研究者的话称,阿里巴巴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中,采取了不同的投资结构,并动用了多种投资主体,这种投资形式模糊了个人与企业利益的界限,使得外界对阿里的投资行为以及管理层身份因素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担忧上升。

  因为处于缄默期之中,阿里巴巴集团至今未对此有所回应。但多家中资QDII机构人士表示,上述担忧并不成立,因为阿里巴巴这样的投资结构在中概股公司中广泛存在,“没必要大惊小怪”。而针对最近陆续出现的上述风声,有机构人士表示,因阿里巴巴即将开始路演,不排除是某些机构故意放风干扰市场,以便逼迫阿里方面进行股价折让。

  “这样的局面不是阿里巴巴这些公司造成的,是我们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造成的。”证券分析师何林说。据了解,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得不到传统银行的认可,其资金来源大多来自境外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或者私募,从而使互联网企业在股权结构上出现了中外合资的身份,这与我国现行的对中外合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的限制产生了直接的冲撞,导致它们上市只能舍近求远。

  而正是这个根源,导致了诸多成长在中国内地的科技公司,在进行融资和投资业务时,亦遭遇身份“悖论”——假如不是外资公司,则无法获得风险类融资;而因为外资身份,则不被批准对某些特定领域进行投资。在中国的投资限制目录中,互联网、电信增值服务等多个领域,都受到众多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从2013年至今进行了一系列投资收购行为,保守估计达到100亿美元。这种密集的投资收购在国内商业领域极为少见,也引发很多评论。有人臆测这些投资是为了拉升IPO估值,有些人则附会成资本游戏……一时间,阿里花钱,大家捉急。

  其实,从互联网出发,涉及更多影响人们生活的相关产业——成为阿里巴巴对外投资入股依循的重要逻辑。看看过去两年中,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主体投资颇多,包括和主业明显相关的菜鸟、海尔、银泰、微博等;而与此同时,马云及一些“阿里系”投资主体则针对金融、电信产业进行了投资。

  “这些都是对外资直接投资设限的领域”,分析人士指出。实际上,这种投资结构已经成为许多高科技企业的通行做法。而与这些公司纷纷到海外上市一样,这一做法的背后,正是肇因于国内政策等因素,对高科技行业创业者的种种限制。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针对阿里巴巴交易结构种种舆论,是过去十余年来集中在中概股身上的“身份悖论”的集中体现——它并非是新生事物,但因为阿里巴巴的IPO过于引人注目,所以更加引发激烈讨论,“但归根到底,市场看重的是公司基本面。事实上,美国的投资者并‘中国特色’已经有所了解,并且没有太多排斥”。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