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人民日报: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期步入尾声

2014年07月22日 08:05    来源: 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高盛集团 制图:刘慧

  

  必和必拓公司在澳大利亚西部纽曼铁矿山开采铁矿石。

  美国高盛集团近日发布《新兴市场外汇与商品市场超级周期的结束》报告称,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多年持续上涨的超级周期已步入尾声。随着全球供应量的不断攀升,未来五年内,铁矿石、铜和布伦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持续走低。该报告指出,近期原油产量增加而导致价格下跌就是一个例子。

  价格将显著下降,但不至于出现暴跌

  除铁矿石、铜和原油以外,高盛的这份报告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看空态度。而今年6月份德意志银行也表示,未来几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持续走低。美国花旗集团去年4月也认为,对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而言,“死亡之钟即将敲响”。

  但高盛还表示,此前持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催化供应面的响应,尽管预期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有显著下降,但还不至于出现价格暴跌的情形。

  美国经济咨询埃士信公司高级分析师约翰·马瑟索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终结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开始减缓。例如,中国的经济增长正从以基础设施建设、重工业发展和建立制造业基础为重心,转变为消费发挥更大作用的、更为均衡的增长。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密集度将降低,对大宗商品市场有显著影响。第二,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宽松性货币政策逐步撤出,全球货币流动性减少,金融市场上对大宗商品的投资需求将逐渐下降。

  并非所有大宗商品都被看空

  高盛预测,未来5年,原油价格将下跌11美元至每桶100美元。马瑟索尔表示,北美的非传统能源革命,以及相关开采技术在全球的扩散,正悄然改变市场对能源价格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对国际油价的冲击。未来两年,国际油价将小幅下降。但他预计,长期来看,由于非传统油气的开采成本更高,国际油价还将上涨。

  “我们持续看空铁矿石价格,并预期,供应过剩将导致铁矿石的长期价格继续下跌。”高盛在报告中预测,铁矿石价格将从每吨97美元降至每吨80美元。马瑟索尔则分析说,从基本面看,铁矿石等资源类大宗商品的供需大体平衡,或略有过剩。根据16日的数据,天津港铁矿石的进港价格为每吨98美元。

  美国彭博新闻社分析说,全球供应量的增长导致铁矿石市场过度饱和,铁矿石价格从今年3月开始步入熊市。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力拓矿业集团17日表示,过去3个月,该公司铁矿石产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上扬比例高达11%,这将进一步打压未来铁矿石价格。

  高盛还预测,铜和黄金的价格将分别下降8%和9%至每吨6600美元和每盎司1200美元。

  但高盛并非看空所有大宗商品,而是认为,铝、热能煤、小麦和玉米都将有不同程度的上行空间。

  伊拉克、乌克兰等地缘政治风险不可忽视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经济学教授克拉艾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依然主要是供求关系,但地缘政治风险不可忽视”。克拉艾斯以原油为例解释道,今年6月,由于担心伊拉克冲突会影响到原油供应,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涨至每桶115.71美元。近期,随着局势逐步缓和,以及利比亚宣布扩大石油出口,市场对原油供应可能受到干扰的忧虑排除,国际原油价格已连续三个星期从高位回落。

  伊拉克石油部长近期表示,伊拉克南部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并没有受到北部动荡的影响,预计未来伊拉克的原油出口量不会缩减,甚至还会增加。此外,利比亚方面也在逐步增产,并准备恢复该国两个港口的原油出口。中东和北非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伊拉克风险的减弱和利比亚产量的增长,对国际原油价格来说,都是利空因素。”克拉艾斯说。

  高盛也在报告中指出,地缘政治风险推高原油价格,源于市场对供应不足的担忧,而从目前原油价格连续3周的下跌来看,市场已经合理消化了相关风险,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欧洲国际政策经济中心助理研究员卡提比则认为,目前,原油投资者们正密切关注利比亚、伊拉克以及乌克兰的局势和相关情况,一旦局势再度升温,原油价格便将再度步入上行通道。

  高盛在报告中称,“美国页岩产品的产出加大,将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对能源市场的影响降到最低”。

  还有分析进一步指出,如果高盛此次看空未来五年大宗商品的价格成为现实,这将对商品流通的基本面产生重大影响,全球财富也将会在大宗商品的生产国与进口国之间发生相对转移。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大宗商品投资经理和分析师尼古拉斯·约翰逊和格雷格·谢尔瑙则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从长期估值的角度看,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合理水平。尽管超级周期可能已经结束,但是,如果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一旦改善,或者投资者重燃对大宗商品的热情,大宗商品市场仍可能相当强劲。他们还认为,对大宗商品进行投资,不但是分散投资的途径,而且也是对冲通胀风险的重要工具。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