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刚性兑付神话会带来什么?

2014年07月28日 08:4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近日,华通路桥4亿短融券兑付危机在最后时刻获得转机,“中国首单本金违约债券”最终没有落地。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拉响债市风险警报,刚性兑付神话到底会带来什么?

  7月23日,“13华通路桥CP001”的4.3亿元本息终于在银行间市场资金系统关闭前实现全部兑付,避免成为中国首单本金违约债券。

  记者其后也在“13华通路桥CP001”短融券联席主承销商之一广发银行证实,华通路桥已按期兑付本金和利息。

  华通路桥为自然人持股的以建筑施工、煤炭开采、房地产开发等业务为主的民营企业。据了解,该短融券发行金额为4亿元,发行期限1年,到期兑付日为2014年7月23日,债券利息为7.30%,到期时应偿付的本息合计4.292亿元。

  7月11日,华通路桥在上清所披露重大事项,称其董事长王国瑞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但经营活动未受影响。16日,华通路桥发布《华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融融资券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称“13华通路桥CP001”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目前正在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偿债资金。

  自此,企业、政府和承销商各方开始为避免出现兑付危机奔走。最后,市场人士普遍分析认为,华通路桥最终实现兑付主要还是得益于山西省各级政府的努力。

  刚兑不破或遮掩中小企业债风险

  实际上,如果不是董事长王国瑞被调查,华通路桥或许能逃过一劫。中债资信评论称,华通路桥公司业务经营正常,其中建筑和房地产业务均存在一定资金周转压力,但整体经营及财务表现仍处相对正常区间,未出现显著的恶化迹象,尚不足以导致其陷入财务困境。

  并且,记者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6月13日的文件得知,协会已接受华通路桥2014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的注册。此次注册金额为8亿元,注册额度2年内有效。

  这意味着,华通路桥可以在两个月之内获得最多为8亿元的资金支持。一位信托界人士告诉记者,这笔发行所得资金完全可以用来偿付7月23日到期的短融,实际上也是中小企业惯用“借新还旧”的做法。

  华通路桥事件折射出对于治理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对实际控制人或某一高管严重依赖的民企而言,潜在的信用风险隐患大,一旦重大突发事件出现,会对企业运营造成极大影响。

  去年以来,中小企业集合类债券领域已陆续曝出数起发行人未能按时偿付的事件,但在担保人代偿的支持下都一一化解。如2014年1月底发生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兑付危机,一度被视为最后可能“打破刚性兑付第一单”,但最终还是因第三方出面兜底过关。

  此前的海龙短融,在债券到期前半年左右,通过公开信息已经可以判断企业基本丧失偿付能力,发行人最后破产重整,但该期短融仍如期获得兑付。

  刚兑潜规则有什么效应

  刚性兑付有其现实原因和作用。然而,建立在刚性兑付判断之上的信用风险体系,不是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市场。

  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黄凡表示,从投资者角度,获得高收益则须承担违约风险,毕竟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否则,社会的资金价格定价会被扭曲,从而抬高实际利率,抬高整体融资成本,影响实体经济增速。从这个层面看,全社会都在为所谓的刚性兑付潜规则买单。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当前之所以很难对类似风险事件的影响做出准确判断,原因就在于刚性兑付预期的存在,债务违约概率不能从企业经营状况方面分析,加大了对发行主体的信用分析判断难度。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刚性兑付助长了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对于实体经济和政府的运作来说都不是有利的,只有让风险暴露,才能降低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才能让资金流向实业发展需要的地方。(据新华社深圳7月27日电)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