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同洲电子手机战略再受挫 O2O化转型陷监管令“枷锁”

2014年08月05日 07:2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6月24日以来的近40天内,针对智能电视及智能盒子,广电总局已连发四文,层层加码对“客厅端”的监管。随着监管令集中出炉,三网融合这个老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一直以来,三网融合都在政策及市场的双方互动式探索中曲折前行。不过,近期广电总局的四道监管令,打破了三网融合原来的平衡性动态格局。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业界流传着292号文件将作出修订的说法,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可能受限于“内容提供商”这一市场角色。如若成真,必将对市场带来一场风雨。广电总局的相关监管令,目前已给市场造成不少显性影响,伴随监管的加码和时间的推移,其隐藏的影响也必将不断显现出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选取了广电系、互联网企业和智能电视厂商的典型样本,探讨广电监管令可能带来的影响。

  编 者 按

  被市场多数人士认定为广电系的同洲电子(002052,SH),曾受益于其广电系身份,然而在随后的业务拓展中,却同样因名受累。

  近日,一纸盈转亏预告,宣告了同洲电子手机战略的二次受挫。同时,同洲电子宣布欲以机顶盒为流量入口,寻求在教育、游戏、电商金融、彩票、社区等拓展O2O增值服务。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作为掘金智慧家庭商机中的一员,三网融合的“形融神离”仍是同洲电子O2O化转型路上的最大不确定变量。

  手机业务面临调整

  7月18日,同洲电子邀请广电系各路巨头参加其“DVB+OTT”论坛。论坛上,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再次宣布公司转型新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论坛现场每一位同洲电子员工身上的橙色T恤上都鲜亮地打出“转型、重生”标语。

  袁明表示,公司正致力于从机顶盒厂商向电视互联网虚拟运营商转变,未来将与广电运营商合作推广智能机顶盒终端以及开展在教育、游戏、电商、金融、彩票、社区等020化增值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同洲电子此次转型的背景是惨淡的最新业绩。

  7月14日,同洲电子发布201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业绩净亏1.5亿~1.6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4月28日同洲电子曾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称,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范围为0~1000万元。

  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同洲电子将预亏原因主要归结为二点:一是“公司在前次预计时拟处置公司相关资产,但由于资产处置工作未按预期完成,导致2014年上半年的营业外收入较预计时减少约12000万元”。二是“2014年半年度营业收入较预计时有所减少,从而导致2014年半年度相关净利润比预计时有所减少。”其中,营业收入较预计减少的一大原因便是“由于市场变化原因,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手机业务收入较预计时大幅减少约9275万元”。

  同洲电子证券代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同洲电子手机业务将面临调整。

  回头来看,同洲电子的手机之路真是一波三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上市之初,袁明就暗示同洲电子要进入手机领域,试图以手机作为中枢实现“三网融合”,从单一机顶盒提供商转型为综合数字电视服务商。2006年下半年,同洲电子便成立了专攻手机的通讯产品研发部门。

  出于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10月16日,在工信部、广电总局两大部委的支持下,同洲电子才推出“同洲E89EVDO”智能商务手机。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三网融合时间表。

  然而在2010年4月,宇龙酷派起诉同洲电子此款手机侵权,加上2010年公司一季报出现严重亏损,同洲电子放弃了手机战略。2011年12月15日,同洲电子与信盈集团签订协议,以3500万元价格转让3G手机相关技术,并宣布不在该领域继续投入。

  不过事后证明,“不在手机领域继续投入”的同洲电子并未放弃其手机梦。

  2013年2月,同洲电子推出了“飞phone”手机,卖点是使用“电视映像触控技术”,实现手机与电视、平板电脑等设备之间内容的同步共享。

  至于同洲电子再战手机领域的原因,主要是智慧家庭的大商机和自身转型压力的双重力量推动。

  电信专家陈志刚预计,如果中国每户家庭在智慧家庭领域每年消费1万元,这个市场的容量就高达4万亿元。一直以家庭端作为业务领地的同洲电子,自然不想成为旁观者。

  另一方面,同洲电子的机顶盒主业已陷入增长瓶颈。年报显示,2013年同洲电子机顶盒及相关设备销量同步增长率仅1.23%。

  多媒体研究集团于去年7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机顶盒产品2013年的收入约为190亿美元,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不断下滑,并于2015年降至179亿美元。

  正因如此,同洲电子将转型押宝于手机上。4月4日,同洲电子在全景网披露,手机业务是公司2014年“全力开拓”的新业务。

  袁明也曾对外表示,未来同洲电子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电视为中心的“1+1电视互联网”,一个是以手机为中心。他还强调,将来手机中心权重会更大。

  不过,预报修正公告显示,上半年同洲电子手机业务收入较预计时大幅减少约9275万元。

  同洲电子手机战略再受重挫的原因可能不止一种,但一位行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或许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同洲电子的手机产品很难与互联网端的相关内容进行通畅合作,导致其手机在内容端的不足,而在硬件端,同洲电子也没有品牌溢价能力。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与同洲电子相关负责人沟通时获悉,飞phone手机业务因遭遇市场竞争激烈,业务未达公司预期,产品线将面临调整。对于是否会取消手机业务,该负责人称,尚未可知,消息要等待8月19日中报披露。

  机顶盒业务遇天花板

  实际上,因机顶盒主业受压,同洲电子的转型方向远不止手机一个方向,还曾对一体机业务寄予厚望。

  2011年,同洲电子欲以数字电视一体机为切入口,以打擦边球式的方式突破三网融合瓶颈。然而不久后,广电总局一纸监管令将数字电视一体机打入冷宫,因为数字电视整机厂商需要得到各地广电部门的许可,数字电视一体机推广计划因监管令而受限。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洲电子之所以屡次试图转型,主要原因是发家的主营业务机顶盒市场整体发展放缓,且由于机顶盒业务技术门槛低,遭遇越来越多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袁明创立同洲电子时,主营业务是股票市场的LED电子显示器,得益于当时A股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袁明获得了第一桶金。在“三网融合”概念渐渐萌发以及机顶盒市场出现之后,同洲电子转战电视机顶盒业务。

  1998年,同洲电子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数字卫星接收机在国内率先问世,1999年国家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同洲电子获得65%的市场份额,同年中国第一台数字有线机顶盒在同洲电子问世。自此,同洲电子头顶广电系身份一路高歌猛进。

  2006年6月,同洲电子以41.89元的首日开盘价登陆中小板,董事长袁明曾放出豪言,在2010年实现100亿元的收入。2007年开始,同洲电子与各地广电合资、合作,向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宽带综合交互信息服务商提供角色转换。

  期间,以数字电视卫星接收器和电视机顶盒为主营业务的同洲电子成长迅速,电视机顶盒的产品毛利率始终在25%~30%左右。2007年年报显示,同洲电子实现净利润9960万元,2008年年报则达到业绩的顶峰1.08亿元,每股收益亦达到0.37元。

  不过,2009年开始,同洲电子成长陷入低迷,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令其海外市场大为受挫。财报显示,2009年同洲电子当年净利润锐减至4800万元,营业利润更是仅为1536万元。

  彼时,电视机顶盒已经是一个过于成熟的产品,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单价、毛利率一直在降。竞争的加剧使行业毛利率越来越低,2010年同洲电子转入亏损,当年亏损达1.18亿元,净利润同比锐减346.63%。

  2013年财报显示,同洲电子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9.56亿元,同比下降7.14%;净利润3415.65元,同比大跌74.64%。占营收9成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29%。从财报可知,其机顶盒及相关设备销量同步微涨1.23%,但库存量却大幅增长35.2%。

  同时,同洲电子寄望颇高的“三网融合”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总出货量为2234.8万台,相比2010年同期仅增长4.24%。

  机构统计显示,预计2014年底,智能网络电视终端的数量将超过1亿,而数字有线电视经过十年的发展,有效用户存量才达到1.66亿。照此速度,2015年互联网电视用户将超过数字有线电视用户。

  同时,主营机顶盒业务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国内机顶盒市场已经分化为四大阵营:以乐视、爱奇艺、天猫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以创维、海尔、TCL、长虹为代表的电视厂商;以浪潮、清华同方、华为为代表的综合IT厂商;以同洲、九州、天柏为代表的专业厂商。

  其中,互联网厂商阵营发展速度极快,2013年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以创维为代表的电视厂商市场份额优势早已经确立,专业制造商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同洲电子市场份额则面临九州、天柏的瓜分。

  电视互联网转型计划尚在襁褓中

  “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买单。”通过诙谐的互联网语言,袁明在DVB+OTT论坛上,再次表示转型互联网是同洲坚定的方向。今年3月29日,同洲电子发布公告称已将公司名字改为 “同洲互联科技”并表示,原名已经不能确切体现公司进军电视互联网的战略发展布局。

  袁明表示,同洲电子转型思路是从机顶盒厂商向电视互联网虚拟运营商转型,与各地广电运营商合作推广智能机顶盒终端以及增值服务,通过摸摸看技术加强 “端”的用户体验,在 “云”的层面整合教 育 、游戏、金融、社区等增值业务。

  袁明认为,电视互联网业务拥有不同的市场人群,并能具备提供本地化O2O服务的优势,避开与小米、阿里巴巴业务的硬碰硬竞争。同时,从电视受众群体分析,以电视开展教育、社区等O2O服务,市场前景巨大。

  不过,记者从同洲电子内部人士处获悉,这一转型计划目前尚在襁褓中。同洲电子证券代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O2O业务计划需待同洲“DVB+OTT”电视机顶盒铺

  开一定量用户之

  后推广普及,目前该项目尚在辽宁和甘肃试点,在全国推广预计需要2年时间。

  对于同洲电子的O2O化转型逻辑,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互联网厂商和电信企业正大肆进入客厅,广电系企业都在面临业务转型。在广电总局加大对OTT电视盒子管制的背景下,身为广电系的同洲电子在政策面有很大机会,但是这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实现。

  三网融合行业专家陈志刚则对此表示:“通过机顶盒将电商、支付、游戏、教育等将引入到电视,同洲电子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几个问题。例如,O2O业务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的,复制到固定在客厅的电视界面上,应用场景很难如预期的好。”

  陈志刚分析称,阿里巴巴在2013年7月联合华数传媒发布阿里盒子时就曾提出,试图打造一个TV智能生态联盟,一年之后,该模式并未形成成熟应用场景。在电商、教育等生态资源上,比阿里巴巴弱势不少的同洲电子恐面临更大难题。“再者,按照广电181号文规定,播控平台不能与设立在公共互联网上的网站进行相互链接,不能将公共互联网上的内容直接提供给用户。如果是将游戏、电商等所有PC端资源,通过电视入口进入客厅均是违规行为,有随时被叫停的风险。如果同洲电子自助研发将其做成封闭系统,转型的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陈志刚认为,同洲电子还面临广电区域管制的难题。同洲电子开展业务,需与各区域分别展开合作,相比电信运营商自上而下的管理架构,广电系厂商推广难度要大得多。

  广电融合进度缓慢

  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电信与互联网三大生态系统之间博弈,使得三网融合产业之间的连线受到阻隔。

  日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动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昆在参加媒体活动时表示,广电严管机顶盒业务引起巨大影响,深层次原因在于三网融合正遭遇瓶颈。三网融合是重新洗牌的过程,广电系、电信系和互联网三方利益都会受到影响。三网融合需要在政策和产业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

  陈志刚则认为,广电系已成三网融合中的短板。如果广电发展不好,三网融合可能会失败。他认为,在三网融合推进工作中,广电系始终节奏缓慢,主要原因是因为广电对政策监管和产业市场两条路径没有理清。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5月28日正式挂牌,这是广电在三网融合做出的大动作,但是之后并没有开展实质工作,除了国网资金能力及广电多年来各地分封割据、区域化运营导致改革难度大之外,利益博弈还是主要问题。

  “事实上,广电系统在 ‘云管端’三方面相对薄弱,这使得广电系统很难面对互联网冲击。从产业来看,在互联网行业混的企业发财了,跟着电信混的华为、中兴也发财了,但是广电系企业始终没什么动静。”

  据陈志刚分析,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宽带战略,光纤成本降低得很厉害,目前宽带已经泛宽带化,未来广电有限网络很有可能会被IPTV数字电视或互联网取代,电视逐渐脱离了原有有线网络,成为一个显示终端。显然,在这种趋势下,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厂商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