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交行混改革第二季:涉股权管理结构及高管激励

2014年08月12日 16:34    来源: 企业观察报     龙吟

  

  一则公告复苏了长期估值偏低的交通银行股价。7月28日晚间,交行发布公告称,“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公告宣告了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二季”即将上演。

  事实上,7月28日白天,A股市场便已传出“交通银行已上报实施混合所有制申请,正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的消息。因此,7月29日沪市一开盘,交行上证股价便强势涨停,涨幅达6.64%。

  股市的追捧也从行业研究机构的期待中得到了侧面印证。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集团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认为,交通银行的机构投资者数目严重不足,官僚结构加上盈利能力偏低,令其市盈率处于行内最低水平,若实行混合所有制,相信改革会集中于提升董事会权力,及改善薪酬结构,从而更为市场主导,提升盈利能力,调升交银评级至买入。

  银行混改,一时间备受关注。“交行混合所有制发展的相关方案正在研究过程中,但目前具体信息不方便透露,可以密切关注半年报,待半年报发布后,公司高管可以回答相关问题。” 一位交行发展研究部人士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

  此语亦引来市场连篇猜想。多位银行界人士皆认为,目前国内的上市银行都已兼具国有和私有股东,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无非两个方向:一是实行高管和员工持股的激励;另一个是私有股权要与国有股权“分庭抗礼”。

  但据《企业观察报》采访了解,作为本轮银行业“混改”头阵,交通银行在改革的诸多细节上仍然模糊——以何种股价引入民资?董事会能否实至名归?高管股权激励能否逾越“道德困境”?这一切,目前看来还不清晰。

  市场重压下的主动出击

  本轮银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何第一个选定了交通银行? “船小好掉头”,是市场人士给出的解读,但实际情况或许远不止这么简单。

  事实上,交通银行的“混改”早已打下基础。自2003年交行率先扛起混合所有制的大旗,到2010年的7年中,交行在历经了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资本上市“三步走”之后,先后完成了由国有独资银行向股权结构多元化上市银行的历史转变。

  

  图

  “交通银行是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已经均衡化和多元化,具有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在5月20日的“2014中国经济论坛”上演讲时表示。据官方资料,截至2013年末,在交通银行股权比例中,国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6%,汇丰持股19%,社保基金持股13%,企事业股东持股6%,其他社会流通股和小股东占45%,实现了股份结构的均衡化。而其他四大行国有控股均超过50%。

  

  图

  在“第一季”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中农工建交纷纷引入社会资本,除交行外,社会资本持股虽未超过50%,但这部分的引入壮大了银行的自有资本。大型银行近五年的年均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但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利润、华丽的业绩掩盖了银行业内部的一些问题。如今,正如大潮漫漫消减,制度的瓶颈正在逐步显现。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崛起……商业银行已经并将持续面临存款增长放缓、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压力上升、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一系列挑战和冲击。2013年,16家上市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不到13%,较上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业绩增速整体下滑明显,多家银行净利润增速同比“腰斩”:工商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63%,交通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56%,而去年第一季度两行的增幅均超过10%。据此,牛锡明预测:“未来五年,银行业的年平均利润增速可能下降到与中国GDP增速差不多的水平。”

  未来银行业的出路在哪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外部环境的倒逼,加上股权结构的特点,致使交通银行再度迈入了“混改”头阵。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交行规模小,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难度较小,其他四大行国有股权比重大,稍微一动,影响大,所以可以暂时缓一缓。”

  接过“混改”大旗,接下来该考虑的则是路在何方、如何混合?业内人士开始了一系列的“混合狂想曲”,而牛锡明似已胸有成竹。事实上,交行如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早有“眉目”。5月20日,牛锡明在“2014中国经济论坛”上就选择了“深化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演讲话题。而在7月14日,李克强总理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约见6名企业家时,牛锡明也在其列,外围猜测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被现场提及。

  民资将与国资本“分庭抗礼”?

  “混合”就意味着进一步引入民资,那么,最终是否能实现民营资本、私有资本与国有股权的“分庭抗礼”呢?

  在交行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的畅想中,牛锡明则宣布要坚持国有控股的地位。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在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到底什么才叫国有控股,需持有多大的比例才合适?这需要进一步讨论。国际上,银行业的经验是国家控股不需超过50%。”

  此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撰文称,要抑制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促进竞争。他建议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保留4家,逐步减少国有股权的比例(工农中建的国有股份比例可以下降至30%,交行则可放弃国家控股)。

  公开数据显示,交行国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只有26%,业内人士指出,可见,国有资本可让渡的股份少之又少,那么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民营资本可能性最大,但随之又一问题来袭:如何定价。

  目前,包括交行在内的部分商业银行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若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向民营资本发行股份,则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但若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向民营资本增发,民营企业是否会做赔本的买卖呢?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出台相应的市值管理措施,以提升股价,确保股价与银行净资产值对等。

  向松祚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如何协调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则需要财政部下定论。”《中国经济周刊》则引述分析人士评论称,交行目前已经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以不一定会马上涉及股东变化,但不排除未来会进一步引入新的股东,以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

  中金公司分析师也认为,预期交行的股权结构变化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包括高管、员工激励在内的市场化改革才是最大看点。这一分析跟牛锡明的观点非常接近,即混合的目的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管干部原则将被突破?

  在今年5月份的“2014中国经济论坛”上,牛锡明就坦承:“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完全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较大差距。比如在公司治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董事会的决策功能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加以完善。”

  分析人士认为,由此看来,交行的股改这支舞只跳了一半,下一半的难度更大。牛锡明曾表示,混合所有制不仅是股权结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元的股权结构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其中,董事会的作用至关重要。

  董事会理论上本是一家公司最高的治理机构,但在国有银行中的地位长期分量不足、权责不明。早在6年前,世界银行[微博]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金融专家王君就曾直言阐述这一现象:“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大多数情况下是强势的董事长、弱势的董事会。有很多理由能使中国的商业银行董事长处于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权力核心和主导者,因为他是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同时,不少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行长,都是作为党委会的成员。很多决策,在党委会上讨论通过,才拿到董事会履行程序,如此,到底是董事会在决策,还是党委会在决策?从公司治理的基本含义考察的话,这显然没有实现公司治理的最根本需要制约与平衡。”

  博鳌论坛期间,中央汇金副董事长李剑阁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在部分大型银行,监管层列席董事会参与决策,这造成权责不明。

  如何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机制相结合,是热点,也是难点。向松祚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有银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在用人机制,但目前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选择人才的原则是不能完全统一的。”

  国资委[微博]对国有企业的一大要求,即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第二季”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幕之前,牛锡明也称,要坚持这一原则,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统领全局作用。

  但与此同时,落实董事会的权力也是交行此次的重要诉求。牛锡明说:“在深化公司治理机制中,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和薪酬分配权,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向松祚有些担忧:“如何协调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选择人才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点不能突破,再如何混合,也只是皮毛。而这一层面需要国家来做出探索,即董事会与党委会的协调需要在中央层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高管激励另辟蹊径?

  除了治理结构外,交行还将进一步引进股权激励机制。牛锡明说:“应探索建立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机制,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而是否能按市场化原则选拔人才,也关系到股权激励能否落到实处。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银行业激励制度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短期激励较为充分,如资产回报率、资本回报率等考核指标一旦上涨,收入就能跟着上来,但是中长期激励普遍不足,这导致很多人行为短期化。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也曾探索股权激励制,但却被迅速叫停。2006年至2007年,包括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一批银行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国有大行也开始试水。2008年7月份,财政部下发文件,明确规定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搞股权激励,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的股权激励计划就此搁浅。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金融机构高管的双重身份,使得社会对此争议不断,也令监管者对股权激励表现得十分谨慎。国有银行高管均属于“中管干部”,身份亦官亦商。在金融领域中,受市场调节,高管获高薪,顺理成章;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高薪又缺乏制度依据。而即便是现在,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业内人士表示,“双重身份”不解决,股权激励很难真正实现。

  这次,交行能否突破重围,或是另辟蹊径?

  5月14日,交行曾发布公告称,该行13位董事和高管人员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A股股票,合计56万股。这首创国内上市银行高管集体从二级市场自购公司股票,锁定期三年。有分析认为这将为交行混合所有制高管、员工持股埋下伏笔。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管层的股权激励机制要跟银行的经营业绩挂钩,包括一些风险指标。为促进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健康,银行要能够出现一批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和职业银行家。”

  牛锡明表示,要建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高级管理人员应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聘任制或市场化招聘制。董事会按国际惯例和市场化原则招聘或解聘高管人员。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由董事会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决定。同时应建立业务专家管理序列,为专业化人才成长、脱颖而出建立通道。专家型人才实行市场化招聘和管理,吸引境外优秀人才来交行创业发展。这一切需待交行的进一步探索。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交行只是新一轮混合所有制的试点,等积累经验之后再应用到其他商业银行。从股权结构分析,目前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多数上市银行已形成了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也就是说都已具备混合所有制的雏形。其中,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因为股权结构的特点最受外界期待,中国银行境外的资产相对比较多,未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预期比较强。

  面对未来,银行业人士越来越希望做实混合所有制。正如中国银行的宗良所说:“因为我国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已经达到较高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如果是简单地推进混合所有制,如果是装样子,则根本不需要开展。如今获得这一机遇,中国银行业要抓住它,大步朝前走。”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