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数据风控受困收单乱局 POS贷引入代理商担保

2014年08月14日 07:1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为解决小微商户融资,目前多数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推出POS贷,而汇付天下却采取了与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同的策略。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汇付天下获悉,将引入收单代理人作为贷款担保方,代理人做线下资源审核并提供担保,这样一来,代理人就转化为担保责任人。

  在一般人看来,POS贷会采用类似与阿里小贷的模式,依靠POS的流水信息,向商户提供纯信用贷款。不过,受制于收单市场的乱象,虚假商户交易或使得大数据风控存在很大问题。

  数据的真实性存疑,也使得支付机构采取线上加线下模式结合的方式,纯线下模式在支付领域挑战了大数据风控的能力。

  代理商需以自身资质担保

  “原有的收单代理商中,部分开始与汇付天下合作做理财和信用的金融服务,我们把中心代理商称为民间金融家,400多家代理人之间的合作是担保关系。”近日,汇付天下执行副总裁刘钢在谈到公司POS贷业务流程时表示。

  POS贷需要担保,可能是行业比较新鲜的模式。据记者了解,多数大型支付机构纷纷开展了POS贷业务,通常的做法是发放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易宝支付总裁唐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易宝从2008年开始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短期的小额资金,累计下来共有300亿元的贷款量。合作银行包括工行、招行,易宝只收取手续费。

  去年6月,银联商务与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全新POS网络商户贷款业务。中信POS贷款具体由中信银行操作,该行以商户的POS流水数据作为授信的重要依据,由系统自动进行授信额度审批和贷款利率定价,向符合贷款条件的POS商户在线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的信用贷款。

  不过,在刘钢看来,目前,中国支付业生态只基于POS流水信息,并不能有效完成贷前风控,原因在于支付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卡非法套现、虚假商户等违规行为,使得商户的交易信息失真,自然POS的流水信息也值得怀疑。

  刘钢以唯一一次产生坏账的例子说明POS流水并不可靠,“某苏州的脚手架商户,一个月的流水大概在100多万元,我想100多万元的流水,我给他放三五万元应该没有问题,连考虑都没有,一看流水就放出去了,谁知道他就不还了。最后发现,他的交易和商品是不对应的,很多是用他的POS机做养卡套现,他真正经营的生意可能在里面只占10%,很多交易是不真实的。”

  因此,汇付金融(汇付天下子公司)在与民间金融家合作时,这些代理商需要以自身资质作为担保,商户要向代理人首先提出申请,代理人则要了解商户真实经营情况,这种交易叫做关系型交易。

  线下大数据风控受限

  提起大数据风控的效果,不得不提及线上和线下的区别,线上的典型有阿里小贷。

  阿里小贷可粗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7年与银行合作开展的联保贷款,解决规模较大的商户融资,由银行提供资金;二是阿里舍弃银行,2010年和2011年,阿里分别在浙江杭州和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贷公司,并向其平台上的商家发放贷款;三是阿里逐渐确定向金融机构开放平台。

  阿里小贷方面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阿里小贷用4年时间掌握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信用信息的能力,并向银行输出大数据风控能力,对接充足的信贷资源。目前,阿里大数据将输出给更多机构,阿里也将探索个人消费信贷领域。

  截至今年3月,阿里小贷累计客户数70万,累计贷款金额1900亿元,那么,基于POS流水信息,能否复制阿里小贷的成功呢?

  对此,刘钢认为,阿里的模式和目前线下的模式是有差异的,POS流水信息来自线下商户,对于线下客户的了解,并不能完全依靠大数据,需要线上加线下的模式,也需要更为复杂的风控模型。

  数据的真实性存疑,也使得支付机构采取线上加线下模式结合的方式,这也区别于支付公司PayPal的放贷模式,PayPal根据企业的销售额决定贷款的数额,具体金额在5000美元到60000美元间不等,由线上独立完成。

  对于支付机构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唐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代理商担保模式的存在,是因为市场有空间。另外,对于POS流水的信息是否能充当风控核心手段,他认为,POS流水只是作为银行征信辅助信息,银行需要信贷承担风险,就会做更严格的贷前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汇付天下在贷款资金来源上,也走了与类似阿里小贷的路数,那就是去“融资中介化”,用自有资金满足贷款需求。

  目前,汇付天下的贷款资金来源,一是自有资金;二是银行给汇付的授信,汇付再向小微企业授信;最后,信贷做到一定规模时,选择资产证券化融资。

  阿里小贷方面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阿里小贷的贷款资金大多数由自有资金满足,银行只占很小一部分。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