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半年吸金49.41万亿 近7成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制图 王晓庆
前不久,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首次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元;82450只产品完成兑付,为投资者实现收益约2561.30亿元。
近7成的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银行理财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银行、投资者、实体经济三方共赢。
1
数量
逾8万只理财产品发行
报告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87718只,累计募集资金49.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25%和47.57%。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约2.41万亿元,增幅23.54%。
总体来看,上半年理财市场呈稳健增长的态势,投资者则显得有些“保守”。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中低风险等级产品更受欢迎,募集金额最大。2014年上半年发行的一般个人客户产品中,34.26万亿的募集资金投向了中等风险(等级为三级(含)以下)的产品,占比高达99.79%;中低风险(等级为二级)的理财产品募集金额为22.26万亿元,占比达64.83%。
对于标榜高收益的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自然对应了较高的风险等级。上半年发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中,高风险(五级)产品募集金额占比3.10%,远高于个人客户产品和机构客户专属产品中该风险等级募集金额的占比(分别为0.01%和0%)。
2
收益率
加权平均年化收益为5.2%
2014年上半年,共有82450只理财产品进行了兑付,客户获取收益2561.30亿元(不计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5.20%。在66098只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中,有96.91%的产品到期收益不低于预期最低收益率;有10.44%的产品还让投资者有“额外收获”,实际到期收益高于预期最高收益率。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上半年兑付的产品中,共31只产品发生了亏损,绝大部分是结构性产品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兑付收益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2月份加权平均兑付收益率最高,达到了5.47%,比去年同期高1.17个百分点,之后逐渐下降到5%左右。去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兑付收益率均在4.5%以下。
3
投向
8.48万亿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理财资金投资实体经济资金量有所增加,走出了一条银行、投资者、实体经济三方共赢的新路径。
截至2014年6月30日,12.65万亿理财资金余额中约有8.48万亿投向了实体经济,较2013年末增长约1.5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余额的67.04%。其余的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等,用来满足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从2013年末的2406.61亿元降到2305.22亿元。其中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的余额从922.77亿元下降到804.73亿元,减少118.04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余额略有增加。
4
未来
银行理财将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近年来,理财市场上演了一番“存款大搬家”,产品存量规模呈大跃进式增长,从2008年末的不足万亿元到2014年6月末的近13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已然成为“吸金大王”,未来是否将继续扮演“类存款”的角色?“只有回归资产管理本质,银行理财产品才有可能打破刚性兑付。”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表示,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为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风险和收益都应归投资者所有,因此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理应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方瑞认为,基金化运作、结构性投资将是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出路。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就是采用的基金化运作模式,此项业务的开展主体已从国有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向城商行延伸。方瑞介绍,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摈除了预期收益率形式下的刚性兑付做法,转而对所投资资产进行定期估值形成产品净值,由于净值存在波动性,因此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邢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