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中秋“小爆发” 收益率年内主线或依然为跌
9月初,银行发售、推销理财产品的热情陡然高涨。来自银率网的数据显示,8月30日至9月5日,共有719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平均投资期限为132天。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累计发售71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5%,较上周上升0.05个百分点。
“‘节日效应’和‘季末效应’在九月起到双重叠加的效果。”银率网分析师牛雯认为,中秋和不久后的国庆使相关节日题材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九月底又恰逢三季度末,银行对资金的“时点性”需求更为强烈。
当周,有179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4%(含)到5%区间;465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5%(含)到6%区间;19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6%(含)。
去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双缓”局面。一方面,发行增长速度放缓。银率网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比2012年同期增长68.3%,2013年下半年比2012年同期增长50.63%,而201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总量比2013年同期增长33.45%。理财产品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预期收益走入“缓下坡”通道。2013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一度低至4.26%,其后,缓步走高,于2014年1月达到5.74%的高点,其后一路持续下跌,至6月才出现企稳迹象。
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金融分析师俞冲认为,货币市场的状况今年内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这意味着理财产品年内主线将依然是一个跌的趋势。
银率网的分析也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回升的幅度可能较为有限,预期收益率超6%的非结构性高收益率产品占比不会大幅提升。
该项分析还提醒,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格外“关注”,频繁发文“指导”。从央行和银监会上半年的态度看,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池”问题、蕴含其中的“影子银行”风险以及隐性刚性兑付等问题,都有比较明确的治理态度。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变化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当前主流结构的理财产品数量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投资方向更为明确的开放式产品。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