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日前获得通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就相关问题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与现行政策相比,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所监管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平均水平在75万元左右,而国有金融机构企业负责人的水平在150—200万元。据悉,改革之后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明确被调整成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央企负责人的平均薪酬可能不会超过央企职工平均薪酬的10倍。按2012年国资委公布的113家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1357元计算,其最终的总薪酬水平可能在100万左右,基本年薪可能会更低。
那么,是不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可以一降了之呢?肯定不是。
尽管很多央企属于垄断行业,有很浓郁的行政保护色彩,但有一点必须重视的是,它们依旧是企业。作为企业,其负责人的薪酬水平是可以横向比较的,同样的行业,私营或者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收入高很多的话,对央企负责人的影响比较大。这种影响会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会造成人心浮动,最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而私营、民营和外资企业也最喜欢拿高薪吸引素质高、人脉广的央企人才,而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其次是会造成新的懈怠之风,拿多少钱办多少事,降薪就降工作质量,这样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那么,怎么让央企薪酬改革富有弹性,在降低基本年薪的同时,让有真才实干真正能把企业搞好的人才愿意留下来呢?在这里,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就是弹性部分,而这些弹性部分,又完全可以与股权激励相结合,企业负责人有了股权的金手铐,就会重视市值管理,积极经营企业提升业绩,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举个例子,一家上市央企负责人基础年薪20万,但如果企业搞得好,每年可以给予一定的股权期权激励,约定激励目标,一旦达标就授予,条件合格就解禁。这样算下来,这家上市央企负责人每年可得10万股期权,就会努力把企业业绩搞好达标,企业业绩好了可持续增长,股价自然上涨,市值管理成功了,等期权到期以后也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弹性央企薪酬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不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都拿高薪,而是直接与经营业绩挂钩,直接与管理成效挂钩,实现市场激励。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行政色彩、固定工资等观念早该被摒弃,而市场激励本身就是一种回归。说实话,央企有很多迂腐的滥竽充数之人,但也不乏积极向上的精英,特别是很多央企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这些精英来经营好管理好企业,而适当的激励必不可少,事业确实能留人,理想也确实能留人,但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加上与市场接轨的收入留人激励留人,则更为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