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9月23日,新一年度的子冈杯玉雕展将于中国工艺文化城亮相。如今的玉雕盛宴已不再单纯是作品的展示,更是玉雕工艺家品牌实力的呈现。事实上,这几年的爆热与回冷已经将玉雕行业推到了自我调整的轨道,玉雕从业者不得不面临大浪淘沙的冲洗,而苏州为数众多的玉雕工作室也走上了品牌塑造之路。所谓品牌,绝不只是大师的名头,更是现代玉雕工作室所具备的创作设计实力、包装营销能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品牌的底气是作品
好多天前,赵显志就在准备9月中旬子冈杯玉石雕刻展的作品。对于参展,他煞费苦心。他这次的参展作品最终选择了碧玉,碧玉有比较大的材料,相比于原料昂贵且色泽单一的白玉,加工方面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赵显志希望每年的子冈杯都展示不一样的作品,这是他几年来养成的习惯。有一次他雕琢了黑白两条鱼,以象征太极无穷,还有一次的参展作品叫《水城三阙》,利用原料的黄黑皮色,俏色刻画了苏州水城的三幕诗意风景。对赵显志而言,这样的作品是与自己较劲,他想通过赛事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平时忙于应付市场,大多数作品并不反映个人的最高水平。”赵显志说,“需要这样逼一逼,看看自己到底有怎样的进步。”
上世纪90年代,从河南南阳来苏的这一拨年轻人中,出了几个玉雕名家。赵显志已是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业界闻名,但几年前他就一直在忧虑:未来从业者水准提高,竞争激烈,如何才能长久占据一席之地?
这两三年来,忧患意识还在,但不再忧心。不断的充电、学习、创新,赵显志感觉自己逐渐羽翼丰满,也发现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可挖。
今年子冈杯,赵显志试图用碧玉雕刻一套两件作品,一件是调色盘,一件是砚台,两者分别是东西方创造文明的工具,调色盘的画面借用了莫奈《睡莲》的意境,砚台的纹饰则借鉴了中国画荷花的场景。作品初定名称为《印象·荷》,寓意中西文明的交融。
赵显志创作这组作品的时候,连续多天工作到凌晨。此前对砚台的造型比较陌生,为此他特地延请苏州砚雕大师交谈至深夜。
直到作品成型,进入打磨抛光的程序,赵显志才松了口气。
对赵显志和大多数玉雕人而言,品牌最根本的底气就是作品。
品牌的源动力在于创新
对于杨曦,他已不需要证明什么。他在玉雕界不仅赢得了声名,还有口碑。
这是一个保持着严谨生活规律和工作规律的玉雕大师,他至今亲力亲为,亲手琢刻。每天上午他在家里创作,自己设计自己雕琢,作品落款“南石”,这样的作品在市面上并不多见,每有出现多为天价。下午他便去工作室,设计样稿,交付工作室的工人加工,整个过程由他进行指导和把关,这样的作品落款“龙”。还有一类,是顾客的玉料,由杨曦设计,工作室加工,落款为“辰”。
事实上,如今绝大多数的工作室,玉雕家都是自己设计,由工作室的员工加工琢刻,落款则是玉雕家本人。这样的操作模式合情合理,因为核心设计都来自玉雕家本人。只是杨曦显然给自己设置了更高的门槛,这也是分外珍惜自己作品的表现。
杨曦的品牌维护是全方位的。在作品方面,他始终是玉雕创新的带头人,不时有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新作亮相,并且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玉雕创作思路。杨曦亲自给作品设计木座,座子也十分现代,每一件都各具情调,与作品的语境吻合。这是他10年前的创举,如今几乎被整个玉雕界借鉴,大多数玉雕名家都已认同将座子看成玉雕作品的一部分。
此外,手卷式的防伪证书,缂丝材质的包装袋,这一系列创新都体现了杨曦在品牌维护上所作的努力。这样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企业的品牌包装理念已经不谋而合。
品牌意识的集体觉醒
十全街忽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玉器街。这样的变化有着诸多动因,但走出逼仄凌乱的相王弄,重新觅一块开阔的领地,在主干道上做好自己的品牌形象,无疑是这些玉雕从业者的内生动力。
或者说,这是继园林路玉雕街形成之后,苏州玉雕界第二波大型的“抢街行动”。好的榜样是,当初选择在园林路立足的玉雕店,大多成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2007年前的园林路,看似地理位置不差,但始终不能成市,小商品店,工艺品店,你方唱罢我登场,开开关关站不住脚。那一年,葛洪将混堂弄的玉器工作室搬到了这里,并且开始了品牌化运作,其玉雕店的装修品质,作品的呈现方式,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葛洪的成功引发了业界关注,玉雕师纷至沓来,仅一年之后,园林路就初具玉雕街的规模。这些玉雕工作室无一例外都装修精致,作品如同博物馆一般布置展示,玉雕家都极为重视自身品牌的打造。由于这些玉雕店的品牌化经营以及集体亮相,园林路很快成为知名的玉雕街,大多数玉雕店也得以脱颖而出,创出品牌。
十全街的“抢街行动”,显然不止于商业行为,同样也是一次品牌创建意识的集体觉醒。然而与园林路那一波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市场环境中,要想脱颖而出已经难度很大。
张建宏的“琢石”玉雕工作室位于相王路和十全街之交的路口,可谓黄金地段。张建宏的理念是,没有品牌,玉雕工作室很难立足,而在品牌的打造方面,工作室无论是地段的选择、作品的质量、持续的宣传等各个环节都尽量要做到最为合理。琢石玉雕工作室成立的年数并不长,但已成为苏城玉雕界新锐,也与其重视品牌经营有关。 品牌是“让人放心的”
在玉雕界,这已经是一个品牌通吃的时代。工作室依托品牌所能产生的价值,是超过想象的。
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原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马建庭见证了苏州玉雕品牌的成长,如今,协会有14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5位江苏工艺美术大师,2位江苏工艺美术名人和16位苏州工艺美术大师,其中不乏既有名声又有口碑的玉雕家。
玉雕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包括产品从设计、制作、销售的全过程,也包括工艺师个人形象的全方位打造。但无论如何,作为玉雕师,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让作品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烙印,而不是去重复别人,抄袭别人。无风格,则无自己。这一点,也是马建庭反复强调的。
在个人形象的包装方面,苏州比上海晚几年,苏州玉雕家职称评审方面的起步又比扬州晚几年,但这几年正在奋起直追。最显著的进步是,当玉雕行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意识到了创建和维护品牌的重要性,其重要程度超过了短期的销售和盈利。
玉石雕刻行业协会接下来将主推“苏作”玉雕品牌工作室,关于此,马建庭说得最多的几个词是“诚信”、“信誉”,还有“规范”。“希望品牌工作室的作品,是绝对让人放心的,让人追捧的,这才是品牌的力量。”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