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深度调整的“新常态”,建立期权市场、完善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中国证券报从9月16日召开的“中国及全球期权市场创新发展论坛”获悉,业内人士呼吁,在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基础上,中国期权市场建设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立足早试点、早实践、早积累经验,争取早日把市场搭建起来,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另据了解,中外衍生品同行对于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表现出强烈愿望,切实加强中外衍生品市场在规则、制度、业务、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对接和实质性合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需要彼此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
业内呼吁期权尽快落地
当前,在中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不断增长,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有了更多、更直接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很多农户都需要期权这样一个工具。因为期货是线性的,不能解决其他很多的问题。期权是非线性的,它能解决盈亏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在论坛上介绍,为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永安期货根据粮食银行的实践,去年尝试了用期货复制期权和合作社做生意。
“只要是有资产管理需求的地方就应该有期权市场。”如CBOE高级董事总经理郑学勤所言,中国的财富正在呈爆发式增长,这些财富不仅在中国的市场、还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管理,需要完备的金融衍生品管理工具。
以新“国九条”的发布实施、《证券法》修订和《期货法》立法为标志,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业内人士表示,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正积极备战期权上市,期权上市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成熟,内地场内期权市场即将诞生。
对于中国如何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期权市场,业内人士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发展一定要与实体经济挂钩,不服务实体经济,期货市场就失去了真正存在的意义;第二,中国期货市场应加快国际化发展。期货市场是国际性市场,在未来,随着中国利率、汇率等逐步市场化,中国期货市场如果依然自娱自乐,就不可能服务于中国实体经济;第三,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中国期货市场以散户为主,与国外期货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优化投资者结构,将国际机构投资者引进来,与中国的散户共同发展,投资者教育工作将是重中之重。
国际化战略提上日程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衍生品市场对于“走出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新形势下,以期权产品推出为契机,中国内地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内地交易所走向国际已指日可期。
中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权益类、利率类或汇率类产品,都不可能是单打独斗的国际化,而应是一个整体的考虑,并服从于整体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
“交易所的国际化战略将从三个角度进行推进,一是与国际同行进行更多的交流,更有效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一些产品和结构,使市场更加完备;二是在国际交流以及在国际规则制订和行业自律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三是希望将来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资本双向流动进程中更多地发挥作用,成为国际性的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陆肖马表示。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表示,在发展国际业务方面,交易所有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就是其中措施之一;二是借助上海自由贸易区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发展离岸市场,争取更多国际产品能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大商所负责人表示,要发挥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现货优势,通过推动市场国际化让国内外市场价格更好地衔接起来,发挥国内市场更大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