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ST公司各出奇招谋自救 退市改革引爆保壳大战

2014年10月16日 07:1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当烈日被阵阵的寒意所取代,A股市场又迎来了新一年的保壳季。只是与过去明显不同的是,随着推动多年的退市改革有望尘埃落定,逾30家站在暂停上市悬崖边的上市公司,面对的是空前严峻的考验。不管是出售资产还是借壳重组,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亮出了自己的保壳妙计,让今年的保壳大战显得格外热闹。

  *ST昌九停牌掀保壳高潮

  上周末,*ST昌九的一则停牌公告,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公告称,“本公司于2014年10月9日晚接到控股股东江西昌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九集团)书面通知:2014年4月赣州市国资委批复同意的昌九生化保壳三项措施未能成功实施,当前时间紧迫,为避免公司被暂停上市,昌九集团将于近期研究筹划公司新的保壳方案。”

  不同于一般的*ST公司,*ST昌九,曾因赣州稀土借壳的预期而成为大牛股。但在这一预期破灭后,其股价遭遇令人心惊肉跳的连续10跌停,让不少融资买入者爆仓,引发了资本市场上的第一次“两融惨案”。

  在面临暂停上市风险之时,昌九集团和赣州市国资委,在停牌公告中以“时间紧迫”等词汇,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于保壳的渴望。

  “其实在每年四季度,保壳都是一个主题,但是今年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原因就在于退市制度改革的推动。”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证监会强调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除了主动退市以外,包括连续亏损、欺诈发行等强制退市也再次被明确,交易所也进一步出台了相关细节。此外,具有央企背景的长油的退市,也显示出了监管层的决心,使得很多站在退市悬崖边的企业以及背后的股东方,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保壳路上各显神通

  根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已经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的企业 (剔除已经暂停上市)一共有35家,如果今年再次出现亏损的话,就将触及连续亏损三年的“红线”而被暂停上市。*ST昌九的紧急停牌,仅仅是这一次自救行动中的一个缩影。在通过主业扭亏希望渺茫的背景下,资产重组(含借壳)是ST企业保壳的一大法宝。

  近期连续七个“一”字涨停的*ST新材,就是受益于9月30日提出的“资产出售+增发收购安迪苏营养集团100%股权”的资产重组方案,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安迪苏并表的时间暂时无法确定,但是出售相关资产及时完成的话,就能够避免今年继续亏损,然后再进一步推动收购安迪苏集团的事宜。除了*ST新材以外,*ST仪化等公司均已经提出了重组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重组并购对于保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重组方,而且重组耗时较长,并不能立刻反映到业绩之上,所以一些企业就选择了出售资产。

  就在10月15日,原本在上半年还处于亏损状态的*ST派神就发布公告称,预计今年1~9净利润为500万元~72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而扭亏的原因正是公司以公开挂牌方式出售一宗土地资产。此外包括*ST钢构、*ST普林、*ST海化、*ST三鑫等多家公司,也都在今年实施了或者正在推动资产出售计划,以帮助公司在今年实现扭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公司以外,包括*ST精功、*ST常铝、宝德股份、*ST东力、天龙光电以及此前提到的*ST昌九,都处于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状态,为保壳作最后冲刺。

  谁能“绝处逢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留给ST公司自救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虽然这30多家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中,大多已经开始行动,但仍有一些公司挣扎在暂停上市的悬崖边。

  比如上半年亏损2.886亿元的*ST锐电,近期又陷入了涉及12亿元的诉讼当中,保壳压力骤升,再比如被卷入造假上市漩涡的万福生科,此前预测前三季度继续亏损,但停牌至今依旧没有提出足以扭转危局的方案。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部分ST公司虽然上半年出现亏损,前三季度也业绩不佳,但是并不排除在今年第四季度 “绝处逢生”的可能。比如因为将三季报提前至今日披露,引来资金关注的*ST东数,今年1~9月亏损7327.15万元。但是公司同时表示,闲置资产处置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年内将会有实际性进展。如闲置资产处置能够在年末前完成并达到预期收益,全年业绩预计可实现扭亏为盈。否则,预计亏损将不超过1.3亿元。

  再比如此前预计前三季度亏损3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ST天业。实际上在今年8月,公司的增发计划就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当时公司表示如果发行方案在8月实施完毕,预计2014年能够实现扭亏,但是目前依旧没有实施。对此,*ST天业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方案已经获得审核通过,但是公司尚未获得正式批文。也就是说,增发批文下发的时间以及相关事宜办理的进度,将成为影响*ST天业能否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