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动退市”到重新上市的启示
川仪股份堪称是一家“传奇”公司,其前身重庆川仪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一年后业绩即出现“变脸”。因连续两年亏损,1999年4月份被戴上ST的帽子,当年6月即卖壳实现“主动退市”。退市后的重庆川仪经过资产重组以及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不仅扭亏为盈,而且还成为行业龙头企业,这也为其重新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当初的“主动退市”,到如今实现重新上市,川仪股份成为A股市场的第一家。试想,如果川仪股份当年没有卖壳退市,而是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苟活”于市场,或许今天看到的是另一家“川仪股份”。退市后的重庆川仪痛定思痛,锐意进取,最终通过严格的IPO财务专项核查,再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对川仪股份表示尊敬。
从当年的主动卖壳退市到后来的重新上市,川仪股份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市场上一些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常通过多种方式达到死不退市的目的,或财政补贴、或债务重组,甚至以财务造假的方式实现不退市,但这类公司往往业绩差,即使是死不退市,也是扶不起的“阿斗”。除了成为投机的目标之外,其混迹于市场上并没有多大意义,而川仪股份虽然主动退市,但最终实现了“咸鱼翻身”。其二,与诸多暂停上市以及终止上市后的恢复上市或重新上市不同,川仪股份重新上市是“新瓶装旧酒”,而其他恢复上市或重新上市的公司则往往是“新瓶装新酒”,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公司早已面目全非。与其说这些公司是恢复上市或重新上市,倒不如说是另外一家新公司上市了。其三,川仪股份的“传奇”表明,上市公司即使被退市,但只要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抓住机遇,还是有重新回归资本市场的可能。特别是在今后注册制实施后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川仪股份的重新上市在A股市场虽然比较罕见,但在成熟市场中却不新鲜。如在汽车行业赫赫有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曾因国际金融危机在2009年破产重组,其股票也不得不退市。退市后,通用公司通过精心运作,并在美国政府的重金救助下终于渡过难关。2010年,通用公司亦再度在纽交所挂牌。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尚能被退市,而A股的众多垃圾公司或借助于制度漏洞,或借助于“外力”作用,以达到不被退市的目的。相对美国政府对通用的救助而言,国内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贴,更多的是为了保牌。同样付出了重金,因为目的不同,效果亦大不相同,这无疑值得反思。
川仪股份从主动退市到重新上市,更应该反思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今年7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主动退市成为其中一大亮点。但值得关注的是,到底会有多少上市公司会“主动退市”,还需打一个问号。笔者以为,应设置退市低门槛与重新上市高门槛的退市制度,如此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而川仪股份的重新上市表明,退市并不可怕,一切的一切,关键在于人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中铭)
(责任编辑: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