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国外贸数据,让相当一部分业内人看不懂了。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的一个数据是,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9月当月出口值达到大约108亿美元,涨幅约为678%。仅这一部分出口就拉动了当月出口值增速5个百分点之多。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监管层也已经关注到这一单月异常现象,并组织了有关部门赶赴广东调查原因。
贵金属对港出口大幅走高
9月,香港一跃成为内地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增长34.6%,大幅高于9月整体出口15.3%的增幅,而内地对香港的数据在8月仅为2.1%。
一些机构在研究报告中提到,这个现象恰好同过去几个月人民币重新升值的趋势似乎不谋而合。市场猜测,通过贸易套利人民币升值的活动可能重新出现。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认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贸易活动值得密切关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存在套利,贵金属的套利贸易模式最为划算,首先进出口金额大,其次成本低。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主要成本是运输的物流成本,以及各种进出口税务。由于贵金属密度大,体积小,物流成本自然较低;此外,进口贵金属免税,出口贵金属还有出口退税的优惠,导致通过贵金属套利的方式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的套利行为不太好查,因为报关手续齐全,在保税区内也可以合理合法地通过各种方式申请进口贵金属的许可证,也处于法律的模糊地带,是手续齐全的合法贸易,但是跨境理财,套利贸易,对于整体宏观数据来说有干扰作用”, 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松对记者说。
但张文松对记者表示,如果有套利,他不认为套利会出现在这个月的一般贸易上。因为他的公司就是只做一般贸易的企业,从其掌握的报关数据显示,公司整体进出口状况完全与市场预期波动相符,并无单月的大起大落。如果真有套利,可能出现在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上,但这需要资本量比较大的大企业才有实力做。
套利贸易动机长期存在
套利贸易一直是中国进出口制度的顽疾,尤其在保税区和接近港澳的广东等地尤为盛行。
这种套利贸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外贷款利率的不一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仅仅是放大或者缩小这种贷款利差的幅度而已。由于中国在资本项下并不开放,这些套利资金便通过贸易方式,以进出口的模式进出,进口可以赚取贷款利差,出口可以赚出口退税。
“这很好理解,你在境外以2%左右的成本拿到一笔资金,转移到境内随便买个理财产品也有5%左右的收益”,张文松说,“贵金属加工也比较简单,还有出口退税。”
包括张文松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为应对上半年外贸的困难局面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可能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借势重启套利贸易。
这种套利贸易活动曾在去年前4个月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据记者了解,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505.9亿美元,增长66%。
海关人士向本报透露,一般而言,这与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策略有关,比如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跨国公司,产品在中国内地生产,出口至亚太集散中心香港之后,根据该产品在内地的销量,再分拨一批货物回到内地。但他也坦言,由于中国特色的出口退税制度,确实存在一批企业为了规避境内直接销售的税率,采用到港澳“走一遭”的方式,再以几乎零关税进口内地。为了规范进出口行为,外贸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寻找解决办法,但也难以根除这一积弊。
报关单可与实际出口比照
对9月异常数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称,9月对香港出口中有个别商品和个别地区出现迅猛增长。“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测,深入分析,作出判断。”
接近政府部门的一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如果要严格调查此种套利的虚假贸易,可以通过海关去各个关口严查报关单与实际出口项目的对照情况,以及了解外贸企业的财务数据调查资金走向;对于财税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销售额、生产额,以及申报退税的状况,查出是否存在虚假贸易;外管局可以通过进出境资金状况,查找热钱流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