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解码中国经济微观活力之一:中国企业重装上阵
临近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海外对中国经济愈发关注。虽然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在宏观层面逐步趋缓。但不少海内外专家学者注意到,微观层面静水流深,企业供应链调整初显成效,营利能力正步入上升周期。这种深层次的积极变化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提质奠定了基础。
针对近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三尾幸吉郎指出,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不同,中国经济减速并未引发通缩风险,物价仍在温和上涨,上市公司利润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般而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也会减弱,相应的企业产品价格降低,企业盈利恶化。但受访的经济学家注意到,中国工业品整体价格尽管有波动,但价格底部在进入2013年后已企稳回升,上市公司利润率也走入上升周期。
近期,中国股市出现一轮强劲反弹,总市值已升至4.5万亿美元上方,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市值第二高的股票市场。
对于资本市场的先知先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涨利好固然离不开来自资金面的支持,比如沪港通开启和央行降息,但企业层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股市上涨也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企业营利能力提升的预期。
尽管这些重要和积极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支持不见得立即体现出来,但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姚树洁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必然由上市公司引领,毕竟它们才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分析说,在2002年至2010年的经济扩张周期,中国企业享受了廉价资本与劳动力红利,如今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些企业将在对市场环境的适应中继续进化和强大。
有专家指出,这种深层次的变化来自企业对价值链的调整,比如控制成本、改善管理、削减投资和增加研发等,这些逆境中的主动应对将帮助企业走向成熟,不仅将具有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未来还将以更强的姿态迎来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发生在企业层面的积极变化已持续数年。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价值链调整也不是少数明星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多产业全方位的整体趋势。这与新一届政府持续关注微观实体,不断出台激励创新和确保市场自由度的政策密不可分。
从鼓励创业创新到保护知识产权,从投融资“国十条”到“公私合营”机制,一年多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关注焦点持续放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发表报告说,中国如今更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里子”,不再追求增长数字的“面子”,发展模式正从高耗能高投入转向低耗高效,并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涨幅累计已超过30%。作为经济先行指标,这确认了企业价值链调整取得成效、营利能力增强、经济质量改善。正如美国金瑞基金董事总经理布伦丹·埃亨的观察,基于对中国领导层稳增长、促转型的信心,投资者应意识到中国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和巨大升值潜力。(参与记者:乐绍延、吴心韬、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