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市逼空 公募基金备受煎熬

2014年12月08日 08:09    来源: 中国基金报    

  金融股暴涨,基金经理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苦守半年终于迎来春天,有人满仓踏空之后选择高位豪赌,也有人冷眼旁观觉得此轮行情“不可持续”拒绝追高,更有人认为“赌性太大”在高位减持。基金经理们各有各的逻辑和判断,但最后都逃不过年底的业绩排名。

  近两周市场的表现近乎癫狂,金融、地产等板块强势、急速上涨,带动指数飙升。但这样的行情对于多数公募基金而言,可谓“折磨”。由于对这一波上涨的主力板块——金融、地产等持仓普遍较少,公募基金多数踏空了这波行情。

  面对每日大幅上涨的金融、地产股,公募基金显得十分被动,陷入“追高被套”与“不追高但业绩排名被甩远”的矛盾中。

  踏空金融地产

  “我们公司有几位基金经理持仓几乎没有金融、地产,非常焦虑。尽管最近的行情小股票跌得也不多,但是基金相对排名下滑很厉害。”12月5日收盘后,华南区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在电话中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说。

  该人士透露,其所在基金公司在10月底整体增加了对金融、地产股的配置,央行降息后金融、地产大涨,又在11月底整体减持了获利的部分金融、地产股,在12月1日至5日的5个交易日中,公司内部基金经理对金融、地产股的操作分歧明显加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11月下旬开始,金融、地产的加速上涨令公募基金的焦灼情绪不断发酵。

  “我最近压力非常大,因为持有的银行券商股不多,净值上涨很慢。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加仓。追加了怕被套在高岗上,不追吧,每天看着市场涨起来,业绩排名下滑。”11月底,深圳另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如此表示,他认为这样的行情后续空间不大,但随后几天的市场表现颠覆了他的判断。

  12月2日,沪深300指数上涨3.69%,期指主力合约上涨6%;12月3日,沪深两市成交再创天量,当天成交额达到8944.21亿元;12月4日,非银行金融整体上涨达到8.03%,十余只券商股几乎全线涨停,深成指突破10000点;12月5日,沪深两市成交量达到1.05万亿元。

  多数公募基金非常被动。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在12月2日收盘后紧急召集投研部门临时会议,讨论“如果市场继续这样的行情,该如何应对”。这家基金公司研究部在之后回应本报记者:“大多数机构看好后市,从逻辑和历史规律上来看均有说服力。但是,这波上涨来得如此凌厉,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市场太疯狂了。”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助理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期待牛市,但是很希望有控制牛市步伐的措施出台,最近听说券商接受监管层对融资融券业务窗口指导,如果融资融券业务杠杆能降低,是可以放慢牛市步伐的。”

  “完全没有料到市场以及金融板块的反弹幅度如此之大。央行降息,银行股本是利率市场化的受害品种,券商股本身基本面变化也不大。现在最大的变化在于市场预期变了,对牛市的预期太强了。只能说牛市氛围中,金融板块都会补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金融行业研究员如是说。

  考验基金定力

  公募基金的焦灼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领涨的券商、银行、地产板块持仓较少。11月10日以来至12月2日,上证综指从2436.63点一路上涨到2777.74点,区间涨幅达到13.99%。而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同一区间内,全市场主动股票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平均仅为7.26%。而受市场表现影响,截至上周五,工银瑞信金融地产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83.06%,成为股票型基金新的领跑者。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基金就陆续降低了对银行、券商、地产等传统板块的持股比例。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三季度末,主动投资管理的股票基金只持有462.86亿元金融股,占基金主动持股市值的比例仅4.54%。

  一位基金研究中心人士分析称,在这一轮金融地产大幅上涨的行情背景下,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整体业绩大幅落后,基金也在调整资产配置方向,但是,以基金持股超万亿元的体量,转身实属不易。

  但从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来看,机构仍然显示了较为理性的态度。12月4日券商股几乎全线涨停当天,买入的机构仍为少数,相反,多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了数千万元至数亿元金额不等的国元证券、长江证券、山西证券、西部证券,只有极少数机构买入了国元证券和广发证券。

  前述一位股票基金经理分析道,这波上涨主要由游资主导,而游资的一贯手法为封涨停板、吸引资金跟进,假设公募基金追高买入,在高位被套的概率极高,“之前许多个股的最高价就是公募基金创造的,然后大批基金在高位被套。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还是要有更强的专业判断力。”

  招商基金也回应本报记者:“银行、券商、地产目前表现强势,但短期涨幅过大,回调的可能性随时存在。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些板块始终会领先其它行业的涨幅。在跟紧市场强势板块的同时,挖掘成长性较好、股价还未启动的板块,在目前这个阶段,均衡配置更为稳妥。”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