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5%,虽然较上月涨幅有所好转,但仍连续第四个月处于“1时代”。而2014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为5年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上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从环比数据看,1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食品中,受全国部分地区降温雨雪天气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由11月份环比下降转为环比上涨,合计影响了CPI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 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低,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也导致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
与去年同期比较看,余秋梅认为,12月份CPI同比上涨1.5%,比11月份扩大了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比1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食品中,蛋、鲜果和牛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4.0%、10.4%和3.0%,鲜菜由11月份的下降5.2%转为上涨7.2%;非食品中,家庭服务、学前教育、衣着清洗和理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8.4%、5.4%、5.4%和4.5%。
“12月份CPI同比增长1.5%,环比涨幅为0.3%。经济下行和油价下跌继续拖累物价,物价环比上涨的主因是降温影响食品供给的季节性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份的CPI和PPI指数大体处于预期当中,而像CPI和PPI目前这种低位运行态势,在未来可能将成为常态。
管清友称,尽管近期稳增长力度增强,但产能收缩、房地产下行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大于基建投资的上升,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有宽松空间,但宽松的空间和力度会被资本外流的压力所限制。
董登新强调,在目前CPI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其实更应该注意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过快的问题,这使得国民财富出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力度的给货币“防水”,那么货币的投放将会更大,这样将会使人民币购买力加剧贬值。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管清友认为,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尤其是考虑到今年上半年资源品价格和去年上半年所对应的基数差距,且经济总需求也暂时看不到环比改善的增量。这样看,货币还有宽松空间,但在强势美元的大周期下,货币宽松的力度却要警惕“资本流出—抵补基础货币缺口—贬值预期增强—资本加剧流出—更大的基础货币缺口”这一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