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叶檀:国资委改革不应公益与市场兼得

2015年01月28日 07:2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改革国资委,就是改革国企管理模式。

  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国资委改革放到了最高层案头。这是国资委的二次改革。国资委之成立,是为了改变国资管理模式,改变国企的行政色彩,为国资的保值增值服务。现在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必须考虑清楚。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控股公司,学习汇金控制金融机构的方法,从资本层面控股国企,同时放弃对企业的微观管理,发挥企业活力。

  这一办法遭遇的问题是,如何证明国资委官员是具有市场优势的资本战略专家与金融投行家。中诚通等公司的平台优势优于其他金融机构吗?到目前为止,国资委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优势,与金融市场人士相比,国资委的官员色彩、管理者色彩显而易见,在现有国企的股东权力行使上,国资委也没有显示出任何独特的优势。市场感觉是磨炼出来的。

  国资委也可以凭借出资人身份作为大股东深度介入企业管理。

  《财经国家周刊》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此次推行资本公司试点不作增量,机构属性本质上是市场化主体,作为市场化出资人机构,无行政职能。政府将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以股东身份依法(包括《公司法》、章程、委托协议等)参与该类公司的治理和管理,不再向其所投资的实体企业延伸管理,不与实体企业保留行政关系、出资人关系,将资本公司作为实现政企分开的“界面”和“隔离层”。

  资本公司管理实体企业,国资委必须转型成为复星公司一类的市场主体,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对控制的企业不作具体管理,但知道投资到哪里、下一阶段的市场热土在什么地方,像看待个人财富一样对待企业的盈利,在出现不可逆的风险之前,就撤出该企业投资。

  上述要求对于国资委来说比较困难。虽然媒体披露国资委有意在对国企强化外部监督的基础上,最终将收拢管理条线,将身份主要框定在股东层面,股东具有身份权、参与重大决策权、选择和监督管理者权、资产收益权、关联交易审查权等。

  国资委的资金不是自己的资金,控股企业盈利上升多少,与国资委没有本质利害关系。国资委习惯了目前的管理方式,国企也习惯了目前的管理方式。一旦需要大股东对重大投资等事项行使否决权的时候,国资委派出的董事会成员有能力举起否决牌吗?如果钢铁行业下行,国资委作为大股东会坚决地撤出该行业吗?

  一方面是国企负担沉重,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整个国资委300多个处室,相当于要管理至少1000件工作,加之地方国资委的各种差异性规定,国企“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是需要管理的没有管理到位,国资委长期被一些非主责的细节内容所束缚,真正对国企资源浪费、领导班子腐败等关键问题,几近失声。国资委的金股在此时可以派上用处。

  唯一的办法是对国资做减法,实行金股制度,减少国企数量。在不关乎经济安全的充分竞争行业,在全国统一的市场中,实行充分的市场竞价方式推向市场,在减少国企数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国企负债率。

  在关乎民生的公益型、服务型企业领域,由国资委作为大股东代表,保持市场稳定很有必要。恰恰在这方面,国资委权力不够。国企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保持公共服务的稳定,而不是保值增值。

  国资委要改革,不管通过什么手段,下述两大目标只能选其一,或者提升公共服务,实行严厉监管与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制;或者,提高资产效率,继续保值增值。不可能两者兼备,在低效的基础上做大国有资产规模,最终的结果是掠夺市场。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