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被玩坏了的“高送转” 海润光伏欠股民一个说法

2015年02月05日 15:34    来源: 新华网     杨晓波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记者 杨晓波)“高送转、高管精准减持、年报预亏8亿”,海润光伏近期连环出现的一系列动作可谓让人瞠目结舌,也成为当前市场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有股民质疑,海润光伏典型的是发布虚假消息欺骗投资者,利用内幕消息助高管套现。呼吁监管机构应该严查,保护投资者利益。上交所也连续三次发函质询海润光伏,要求其回应。海润光伏2月2日发布停牌公告。但除了停牌之外,面对引发的如此众多的质疑,面对股民的巨额损失,面对上市公司诚信形象的受损,海润光伏是否需要加快给予股民一个说法呢?

  ——谁玩坏了“高送转”?

  “高送转”的本意是指送红股或者转增股票的比例很大。 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对公司的股东权益和盈利能力其实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也不能直接给投资者带来现金回报。但多数时候,在投资者看来,上市公司这一行为意味着是向市场传递未来业绩走好的积极信号;而在上市公司角度而言,这一行为也通常被视作回馈投资者不错的一个方式。

  然而,高大上的“高送转”概念现如今却变了味,贬了值。中性偏褒义的概念名词已然沦落为投资者疯狂炒作,上市公司股东借机套现,掩护牟利的工具。

  近期市场备受关注的海润光伏即成为典型。海润光伏1月22日发布公告称,前三大股东同时向董事会发起提议,海润光伏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就在这一计划公布不久,上述三位高送转“提议人”却居然成为“减持人”。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提出高送转,另一方面却大笔减持,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已然成为利益共同体,可以说是违背了基本的诚信原则。不夸张的说,上市公司已经将“高送转”这资本市场工具玩坏了。

  ——高送转+减持+巨亏这是闹哪出?

  就在海润光伏公布高送转计划8天后,1月30日该公司发布了2014年业绩预计巨亏8亿元的公告。与8亿巨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大股东的15亿疯狂套现:

  自2014年底以来,紫金电子减持4.48亿股,套现2.89亿元;1月14日第二大股东九润管业套现6.89亿元,此前早在1月14日至20日期间,九润管业就曾多次减持,套现6.16亿;2014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长杨怀进也套现0.166亿元。

  先是高送转,再是业绩巨亏,掩藏的是股东疯狂减持,如此颠三倒四的行径出现在一家上市公司的身上,如此赤裸裸的践踏投资者的信任,摧残上市公司的自身形象,蔑视监管机构存在,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

  投资者不仅要问,海润光伏到底要做什么?

  ——谁该给股民一个说法?

  一手是大股东疯狂减持,一手是不知真相的投资者进场。

  从今年第一个交易日开始,海润光伏股价便一路走高。直到1月22日,其当月股价飙升33.86%。孰料在高送转消息公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在摸高10.45元之后,短短5个交易日海润光伏即跌至8.29元,跌幅达到21.6%。

  一位不愿具名有着多年炒股经验的股民告诉记者,他正是因为海润光伏“高送转”消息,重仓买入后被套。海润光伏的股价走出了典型的“左边大股东套现欢喜,右边股民翻车被套”场景。

  多位投资者表示,此次的损失不知如何获得赔偿,已经通过多个渠道联系海润光伏,但并未获得该公司的任何答复。

  监管层的态度很明确

  面对高送转沦为“滥送转”,监管的态度很明确。此前,监管部门明确表示,违反常态的“高送转”行为已经引起其高度关注,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高送转已有每单必查内幕交易的要求。并要求从信披规范性、事后监督以及内幕交易核查等多角度多管齐下,严防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上交所也已经三次发函质问海润光伏。据悉,交易所已把此类选择性、自愿性信息披露及相关二级市场交易纳入重点关注和监管范围,并提醒投资者对此类炒作保持高度警惕。

  知名评论员曹中铭认为,对于提议、酝酿“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或其相关股东,如果个中存在违规行为,定要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而切断高送转背后的利益链条,其实也是“切断”市场中的不公平。

  评论员皮海洲表示,鉴于高送转乱象,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的高送转,已明显沦为内幕交易、股价操纵以及利益输送的温床,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利用高送转来“自肥”。高送转之所以乱象丛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高送转更多的是考虑迎合市场炒作,也不排除进行利益输送等目的,完全背离了上市公司业绩这一根本。

  如何抑制“滥送转”乱象?如何重新擦亮“高送转”的光色?一方面,加强监管,强调监管必不可少,提高资本市场的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必要的代价,才可能真正遏制不法行为;同时,另一方面,还应该让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回归到业绩中来,回归到利润分配的本质中来。如果只是纯粹的概念炒作、乃至暗箱操作,对于投资者利益保护而言、对于上市公司自身形象而言、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言,毫无益处,毫无意义。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