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四方精创有“余粮”盖楼还需募资?

2015年04月17日 08:47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还未上市业绩增长已显疲态 每年2亿多资金躺在银行吃利息

  作为创业板公司,成长性和未来潜力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缺乏发展空间则难言前景。然而在IPO提速背景下,一些还未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就已现疲态,未来持续性存疑。

  4月17日上会的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精创”),主营是为银行提供 IT软件开发和服务,公司高度依赖大客户,还未上市业绩增长就已乏力,且拿着多年积累的财富不用却执意募资1.4亿建楼。

  净利润增幅大幅放缓

  根据招股书披露,四方精创2011-201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418.12万元、28334.08万元、31532.89万元、33798.8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对应为7166.83万元、8068.69万元、8218.62万元、8428.38万元。乍看之下,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在逐年增长,业绩表现良好。

  但记者简单算来,2012、2013、2014年相较于上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仅为 16.04%、11.2%、7.19%,增幅呈逐年下滑趋势。同时,净利润增幅也分别仅为12.58%、1.86%、2.55%,不仅增幅未赶上营收逐年增长的幅度,公司净利润增幅还大幅放缓,公司业绩难言乐观。

  而这或许与四方精创的市场面窄、严重依赖大客户有关。

  招股书显示,2011-2014年中国银行和中银香港均是公司前两大客户,二者合计占当年度营收比重分别高达 78.39%、79.86%、77.1%、73.71%。不只如此,2011-2014年公司来源于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89.62%、87.40%、85.83%和88.89%。很显然,公司严重依赖大客户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销售人员数量少得可怜,2013年仅11人,占总员工数1212人的比例仅为0.91%,2014年员工增长为1280人,但销售人员反而还减少了1人,仅10人,占比仅为0.78%。但相较之下,研发及技术人员均占9成以上。

  科技型公司重研发固然重要,但销售和拓展市场不也很重要吗?是否因为销售人员的缺失导致公司市场拓展困难,一直靠中国银行和中银香港的业务支撑?也才更进一步导致出现公司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并未同步增长的局面?未来公司成长性和盈利持续性如何保障?

  富得流油还募资盖楼

  上市融资对于缺钱企业来说无可厚非,IPO是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之一,但“富得流油”的企业执意上市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而四方精创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四方精创此次拟募集资金近5亿元用于五大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分别投向银行软件技术服务交付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项目、普惠金融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银行移动应用平台建设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虽然公司业绩增长不太给力,但近些年来四方精创靠着积累的财富小日子过的还很“滋润”。近三年来,公司每年都有2亿多元“躺在”银行吃利息,每年利息收入就有几十万,2014年甚至高达219.37万。此外,公司还连续多年没有银行借款,富裕程度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据可查资料,公司分红也是大手笔,除了2011年度外,2009-2014年每个年度四方精创均向股东进行了分红,累计分红总数在1.5亿元以上。

  不止如此,手有闲钱的四方精创还曾热衷“资金运作”。据招股书披露,2011年及以前,公司为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开展了一定金额的股票新股申购投资以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为保障资金安全,公司于2011年将上述股票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全部处置,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

  但就是这样完全不差钱的一家公司,招股书中竟然有“正在筹建的四方精创总部大楼总投资约3.3亿,扣除募投资金1.4亿(总部大楼部分建设资金为募投项目投入)”的释义。募投资金中的近三成用于建楼,似乎与一直宣称重技术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相悖,也有“不务正业”之嫌。那么,上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上述疑问,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公司回复,后续本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