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收益相对,个人打新中签率非常低,于是有人将希望寄托于打新类理财产品上。但最近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地区多家大中型银行的理财经理,发现当前市面上的银行打新类理财产品寥寥无几。理财经理表示,打新产品收益不高,且同样需要申购费,因此逐渐被市场淘汰。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打新产品曾火爆一时
据了解,银行打新类理财产品在上一波大牛市时曾火爆一时,在股市狂飙和新股暴涨的影响下,银行理财打新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能达到20%左右,产品发行高峰期2007年,银行共发行此类产品236款。
那么,为何这波牛市出现时,银行打新类的理财产品却几乎不见了呢?江苏某国有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这是市场的选择。“中签率低是一个原因,此外,由于新股和次新股破发现象增多,打新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理财经理表示,继续推出肯定是自砸招牌的举动,因此打新类产品渐渐退出市场。“理财产品都是由总部研究制定,目前这一波行情,还没有类似产品推出,因为中签率低,加之一来一回两次申购费,赚到的收益极其有限。”另一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前不久虽然推出过一款类似产品,但收益率低,今后暂时将不再推出。
打新基金卖得紧俏
同时,理财经理建议,现在很多银行都有各种打新基金,通过基金公司或银行代销,卖得很火。当新股上演“速度与激情”时,打新基金收益也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共有183只各类基金入围了30只新股网下申购,其中部分基金收获颇丰。而早在今年一季度,中签新股的打新基金平均收益突破10%。理财经理表示,虽然收益可观,但新股中签率偏低,近年来,基金参与打新热情高涨。
业内人士建议,普通投资者借道基金打新时,应该从基金类型和规模两方面入手,新股对基金净值增长的贡献多少与中签新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大小密切相关。并且,基金的赎回费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因此持有期限越长,赎回费用越低,最好持有半年以上。理财经理建议,基金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投资者最好考虑基金公司对持有人利益的保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