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
随着股市冲上5000点,银行存款流失现象越发严峻。据《广州日报》昨日报道,目前银行业开始出现降薪现象,不少银行调整薪酬任务考核指标,员工工资减少,部分分支机构人员流失甚至高达50%。
应该说,牛市行情尤其是近一段时期的“疯牛”状态,对银行业确实带来巨大影响。但要客观地看到,这种影响不全是负面的,银行机构不必过分自卑和害怕,社会各界也没必要就此看空银行。
严格说来,牛市应该是把“双刃剑”,既给银行带来有利因素,也会带来不利冲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辩证逻辑。
从目前看,牛市对银行的影响大致处于利弊对半开的状态。其中有利之处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带来了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据公开资料,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主要受益于投行、托管、理财、结算等业务快速发展,而这与当前火热的股市关系较大。比如招商银行一季度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4.11亿元,同比增长82.6%。
二是加大了理财产品发行力度,推高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今年一季度,招行、平安、农行、光大等各类和股市有关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达到了11%,其余大部分都超过了8%。
三是为银行富余资金提供了更广阔的运用通道。公开资料显示,通过结构化理财配资、高净值客户及机构配资、伞形信托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渠道,银行自有资金及理财资金入市规模超过3万亿元。
四是牛市拓宽了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增强了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避免银行出现大量坏账,同样也大大减少了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危险。
但在另一方面,代表资本市场利益的牛市与代表间接融资市场的银行,毕竟是矛盾对立统一体,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基于此,牛市的繁荣对银行经营也带来了不利冲击,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颠覆了传统融资格局。既让实体企业把融资注意力从银行间接融资转到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降低了银行资源配置作用,使资本市场成为资金分配主渠道和资源配置主机制,银行资金中枢地位可能会动摇。
二是分流了储蓄存款。一季度,各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出现困难,部分银行的存款还出现了下滑。如招商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为3.3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84%;浦发银行存款总额则从年初2.79万亿元下降至一季末2.78万亿元,较年初下降0.21%。
存款流失,意味着银行靠传统利差躺着赚钱的日子将一去不返,尤其对农合金融机构来说,影响更大,因为它们的中间业务起步晚、发展缓慢,理财产品数量少,无法因牛市带来财富增值效应。同时,农合金融机构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牛市分流资金较多,影响存款增长进而影响信贷业务做大做强,更不利于将来发展壮大。
三是银行信贷资金通过不少暗道流入股市,如个人消费贷款成了中小散户炒股资金的重要来源,而股市的涨跌波动,增加了股民入市风险,也会间接加剧银行信贷风险。
总的来说,银行对牛市来临不宜惊慌失措,应正确把握正反两方面影响,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争取经营主动权。
首先,要加快股份制步伐,对现有股份进行再改造,吸纳民资进入,扩充资本势力,增强经营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快经营转型,争取混合经营牌照,由存贷款和中间理财业务为主向证券、保险等多金融功能的“金融百货公司”方向转型,充分分享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和财富增值效应,随牛市而使经营盈利不断增长,摆脱不利经营困境。
其次,加快互联网金融布局,引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型人才、大力开发中间业务产品和投资理财产品,进一步拓宽有效金融服务社会的辐射面,提升金融服务档次和层次。同时,对现有网点机构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压缩非业务性支出,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再次,合理调整信贷经营策略,科学配置信贷产品组合,调整业绩考核方式,做到短、中、长信贷规模期限搭配合理,发展低资本市场业务,减少资金运用压力,最终消除存款分流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