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市场再次经历大幅震荡:周二市场上证指数在触及4000点后就一路下行,最后大跌6%,A股市场再现千股跌停,直到周三市场指数探底触及8月新低后出现了反弹,但是成交量依然低迷,做多资金持续进攻的动力并不足。我们认为,这也很可能表明短期市场仍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触发市场调整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市场存量资金博弈。尽管8月以来市场做多人气有所恢复,但是大部分投资人做多欲望并不强烈,如截至8月14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保证金余额为2.8万亿元,与7月底水平基本相当,在增量资金匮乏情况下,存量资金对于市场主题的炒作行情就难以持续,资金的大规模获利套现行为就容易引发市场的大跌。
但是本次市场调整难以持续,考虑到以下因素,市场在触及前期底部后,杀跌动能就会减弱。
第一,政策维稳的力量较足。7月末上证指数市场调整在3600附近时,救市政策就频频发力,这次也不例外。如8月14日,管理层曾谈到,证金公司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今后若干年不会退出,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证金公司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而本周二证金公司在市场下跌时也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如19日中午,东旭光电、同花顺、安诺其、汇冠股份、苏大维格、长信科技、格力地产、双良节能、博瑞传播、福瑞股份、平庄能源、葵花药业等10余家公司同时披露了获证金或汇金公司持股的情况,为历史所罕见,19日晚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宣布汇金公司受让公司A股股份,汇金公司此次受让四大行耗资接近200亿元,再加上受让的光大银行和新华保险,整体耗资约230亿元。
第二,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没有改变,如7月CPI的上升曾让人担心央行货币政策力促宽松的基调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近期央行的实际表现还是表明管理层力促货币政策宽松,如最近一周多时间以来,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加速趋紧迹象,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明显趋紧,央行本周二放量开展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700亿元,单日净投放规模创下半年以来的新高,紧接着,央行“微播”在周三下午五点发布消息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于19日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这无疑是为了缓冲银行体系的短期流动性压力而进行的,有利于资金面的继续宽松。
第三,上证指数处于3500-3600底部区域的价值已经获得市场中长期资金的认可。如7月份后,社保基金时隔1年再度新增开立46个A股账户,根据中登公司最新数据,截至8月18日晚间,二季度末社保共现身在228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其中新进73股,增持53股,持平15股,减持87股;外资在7月加大了开户力度,数据显示,7月份,QFII、RQFII分别新开立了29个和57个A股账户,两类机构合计账户分别达到926个、819个,同时还是QFII连续43个月有新开A股账户。
尽管有较强的稳定力量支撑市场,但考虑到以下因素,市场短期还难具备走强的较强动力,7月市场反弹高点难以突破。
第一,虽然市场剧烈去杠杆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仍有去杠杆的压力。如目前,两融资金余额已经降至1.36万亿,相对于6月高点2.3万亿明显回落,但按照成熟市场的规律,一般融资总量占市场总市值的2%比较合适,按照这一标准,A股融资余额为1万亿左右比较健康,因此理性分析,目前融资余额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从而会一定程度影响市场。
第二,经济放缓的压力还在增大。如7月中采及财新PMI指数均出现回落,中采PMI回落至50%的临界点,其中生产及从业人员指标回落至2月以来最低值,新订单则回落至2012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新出口订单回落至2013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财新制造业PMI更是由6月的49.4%大幅降至47.8%,为2013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反映了中小企业生产状况堪忧。
因此盘整中市场的做多机会更多只是结构性的,难以再现全面大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