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7.1,预期48.2,前值47.8。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0的临界值。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
政策效果渐显:中国经济依然前景向好
从2015年以来的政策操作来看,央行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有效弥补因外汇流入减少和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变化形成的流动性缺口,保持流动性总量充裕。
业内人士表示,在稳增长政策加码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预计近期多项稳增长措施将陆续推出,如万亿元专项建设债券、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刺激基建投资的增长,加快基建投资步伐。
上半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宏观数据有所承压,但中国经济的前景令人充满信心。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即年度经济评估报告)。在报告中,IMF整体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宏观政策调控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就此,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IMF预测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8%,这一数字还是偏谨慎了一些,今年下半年GDP环比增速有望超过上半年,全年GDP增速达7%左右的概率较大。业界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源自何处?
经济企稳迹象明显
继7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以来,大多数省份已在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了GDP数据。其中,25个省份跑赢全国7%的增速,西部地区成绩亮眼。重庆、贵州、天津增速位列前三,最高增速11%。受能源产业下滑影响,黑龙江、山西、辽宁等省份增速较慢。总体来看,上半年各地GDP增速均快于一季度,二季度地方经济普遍提速。
结合上半年GDP、物价、消费和投资等一系列重要指标来看,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9.6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5、6月份连续两个月回升。
与此同时,上半年新增贷款增加6.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5%,比去年同期高出20个百分点,但并未对冲社会融资总量下行,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6.6%。7月份,虽然中长期贷款创18个月新低,显示国内需求仍旧疲软,但是新增贷款大幅提升。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并且,下半年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或成大概率事件。
降息降准效果显著
从2015年以来的政策操作来看,针对前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物价涨幅回落、外汇占款变化较大等问题,央行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有效弥补因外汇流入减少和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变化形成的流动性缺口,保持流动性总量充裕。从去年11月降息开始,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央行降息4次共1个百分点,为历年来少见的“频率快、幅度大”。在降准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两次全面降准以及三次定向降准。
今年4月份,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曾跌至10.1%的历史较低水平,此后逐月回升。虽然市场人士普遍预计,随着央行降息降准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未来数月M2有望回升,但6月末增速达到11.8%仍然超出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期。
降准降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据央行调查统计司提供的数据,2015年以来,随着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回落,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经央行全面评估后发现,截至2015年6月,企业整体融资成本为6.32%,比上年末下降6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5个基点。
7月份的数据更为乐观。据央行统计数据,我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当月末,M2同比增长13.3%。央行数据显示,我国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9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7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864亿元。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稳增长政策带动长期贷款投放,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回暖带动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同时,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地方债置换进展顺利,增强地方政府项目融资能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内需的支持力度。M2增速回升较快,主要原因是降准降息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
多项稳增长措施或推出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稳增长政策加码的背景下,未来多项政策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基建投资的步伐。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1%,增速较上个月的13.9%大幅提升。
同时,7月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显著增加,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增长48.6%。分类别来看,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相关支出增速较快,1至7月份,节能环保和交通运输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9.3%和17.8%。
业内人士表示,在稳增长政策加码的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预计近期多项稳增长措施将陆续推出,如万亿元专项建设债券、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刺激基建投资的增长,加快基建投资步伐。
除财政支出助力基建投资外,“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同样带来了大量的基建投资机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401个,新签合同额375.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3%,同比增长16.7%。其中,新签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37个,累计合同金额309亿美元,主要涉及电力工程、通讯工程、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建设等领域;完成营业额29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的44%,同比增长5.4%。
对于当下新一轮稳增长措施是否在重走老路的质疑,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这是应对经济下滑的过渡性安排,目前投资空间仍然存在,下一步主要任务是提高投资效率与质量,例如,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不仅能促进相关公路铁路投资,也能缩小三地差距,实现城市发展的规模效应,中国经济具有足够的韧性逐步消解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