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变戏法”减持有何高招?

2015年09月24日 19:40    来源: 新华网    

  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日前,管理层完成审理了两批共39件案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减持,通过协议转让、股权质押等方式,这些方式虽然没有违法,但“变戏法”减持的做法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招式一: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受宠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期大股东减持通过协议转让这一方式较为常见。

  9月18日皖江物流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港口公司拟向自然人陈宇文转让1.4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本次权益变动后,港口公司将不再持有皖江物流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港口公司9月上旬就已经开始清理皖江物流股权。9月11日,皖江物流公告披露,港口公司向西部利得基金2个资产管理计划共转让4.85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6.83%,合计转让价款19.95亿元。港口公司在披露权益变动目的时明确表示,此举旨在“收回投资成本与筹集发展资金”。

  以此来看,港口公司的减持行为并未通过二级市场,而是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完成,以此巧妙规避了上“减持禁令”的相关政策红线。

  与之同样做法的还有永大集团、凯利泰等。市场人士分析,“这本就是规避短线交易需作出的承诺,由于减持行为未通过二级市场,因此不会受到“减持禁令”的影响。”

  招式二:低于5%的股权转让分仓术

  将大宗股权“化整为零”分散转让,单笔控制在4.99%之下,A股4.99%的阵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势力。尤其当5%以上股东的二级市场减持被戴上“紧箍咒”之后,这种“可攻可守”的4.99%策略,成为最常见的“分仓退出方式”被加以利用。

  在监管层“减持禁令”还未出之前,很多上市公司屡试不爽,而这一做法似乎在禁止减持政策发出后,运用更为“广泛”。

  7月16日,亿利达的股东准备将18.75%股份半价予以转让,协议转让价格只有6.81元,这相当于其停牌前收盘价13.61元的一半,而和6月最高价相比更是打了二折。

  转让价格如此之低引发市场一片哗然。亿利达公告称,公司18.75%股份拟转让给10多个自然人,其中有公司高管等,最大的股份获得者只有4.926%,不到5%。

  此外,万福生科股东宁波永道以协议方式共计向4名自然人转让持有的1503.7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1.22%。通过本次交易,褚佩妮接盘603.76万股,占比4.51%,其余三人均接盘300万股,占比2.24%,无一超过5%。

  市场人士表示,在A股市场股东持股低于5%,不仅便于其“隐身”,且攻守兼备,是常用的分仓手法。

  招式三:与机构合作签订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频现通过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方式进行套现,进而绕过相关“禁令”,达到曲线减持股份的目的。

  9月以来,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与券商等机构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

  其中,创意信息实际控制人陆文斌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合计900万股质押给九州证券用于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初始交易日为9月10日,回购期限为24个月。

  如出一辙,9月18日爱施德公告称,神州通投资于9月15日,将其持有的公司30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质押给中信证券,用于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

  有分析称,尽管监管层7月出台了“减持禁令”,但对于一部分需要资金抑或减持强烈的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这种方式也是常见选择,是规避监管政策的隐蔽手段。

  上市公司减持还有哪些高招?

  如今的上市公司减持手段多样。其中,借发布高送转,进行减持套现的方式被常用。有市场人士指出,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作为利益共同体,一方面提出高送转刺激股价上涨,另一方面却大笔减持,有违规套现之嫌。

  另外,当股市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在高收益的诱惑下,上市公司冒风险违规减持。分析称,之所以上市公司敢于冒着风险减持,源于上市公司违规成本太低。

  当然,在合法合规的背景下,对于上市公司股东最直接的减持方式就是,通过大宗渠道进行减持。这一方式也是市场在不影响二级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普遍采用的方式。

  分析称,上市公司减持行为对市场带来“冲击”,管理层近期“减持禁令”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体现,意在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欧美国家也曾实施过。而上市公司“变戏法”减持或在一定程度上有悖监管意志。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