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短炒基金小心 申赎费“吃掉”利润

2015年10月17日 07:53    来源: 广州日报    

  今年上半年,打新市场收益喜人,不少打新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10%,投资者蜂拥入手购基,但6月以来,新股发行被叫停,打新基金净值增长缓慢,但投资者发现,赎回的话,扣除申购赎回费后,甚至有所亏损。

  打新基金失宠后,大量资金又涌入债市,债券基金获得风格保守的资金的追捧。不过低风险债券的利率大幅走低,高评级企业债利率甚至跌破4%,在这种情况下,此前追捧债基的投资者,可能将面临上半年购买打新基金投资者一样的尴尬。业内人士建议称,目前固定收益市场利率持续下降,而基金不论盈亏,一律坐收高昂的申赎费和管理费,在持有时间较短的情况下,申赎费用甚至可能高达2%或以上,投资者通过资金投资债市等固收市场,要当心得不偿失。

  文、表/广州日报记者潘彧

  打新基金:月收益率降至0.2% 提前赎回费率高达2%

  今年上半年,李女士见打新市场收益喜人,不少打新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10%,而且几乎无风险,便在4月底买了10万元的打新基金。5月时,该打新基金也确实收益不错,当月净值增长了2%。

  不过6月开始,由于股市大跌,新股发行被叫停,该基金净值有小幅下跌。不过从7月开始,该基金净值便基本保持不动了。李女士很纳闷,今年债市涨势也不错,不打新如果转投债市,基金净值也不至于静止不动。后来翻看基金的业绩报表,发现该基金90%以上投资存款,扣除管理费后,投资者每月收益不到0.2%。股市转火,李女士想赎回打新基金,却发现持有期不到1.5年,赎回费高达2%,加上当初1.2%的申购费,赎回的话得不偿失,不赎回又会浪费大量时间成本。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为安全起见,在未来几个月内,该基金主要投资存款和短期信用债的策略不会变,而该两类投资扣除各种费用后,年化收益率仅2%~3%,仅比定期存款稍高,李女士感觉基金管理过于消极,让人失望。

  而这并不是单一一只打新基金遇到的问题。记者发现,自6月份新股发行暂缓后,备受关注的打新基金被迫转型,有不小的比例已经转型为二级债基。

  近期有些打新基金已在“抄底”,大举买入股票,不过不少打新基金仍在消极投资,坐收管理费。

  债券基金:股市近日大涨 资金可能“转向”

  打新基金的逐步“转型”,和近期股市与固定收益市场的此消彼长密切相关。记者从近两周的市场走势发现,股指经过前期的震荡整固,叠加国内政策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步恢复。其间股指继续震荡后突破前期压力位。

  随着股指的逐渐上涨,偏股型基金表现抢眼。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9月24日以来,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为6.30%,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为5.56%。其中指数型基金平均涨幅为5.94%。

  在此期间,债券型基金平均涨幅为0.79%。其中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由于对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有一定的配置,随着股指的上涨,其平均涨幅达到1.40%,而纯债基金则由于不配置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不能享受股指上涨的收益,其平均涨幅小于混合二级债基,其间平均收益为0.49%。

  “现在虽然股市火了,实际上吸纳的资金量还是不大,股市整体成交量在萎缩,还是有大量资金游离在市场之外,在资金整体风险偏好降低的情况下,对债券市场依然比较看好。”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现在债券基金市场需求较大,募资的数量还是比股票基金要大,“在目前发行的新基金里面,债券基金占的比重更大,但是如果市场持续反弹一段时间,可能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比例会反超。”江赛春称。

  同时,江赛春表示,债券基金四季度年化收益大约在6%~7%,难以出现此前的超额收益,“现在来看,大家普遍预期,四季度收益率很难有三季度那样大幅下行的情况。”

  众禄基金研究部则认为,债券型基金方面,债券市场仍表现良好。投资者可重点配置混合二级债基,当然纯债基金在所有债券基金中避险功能最强,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也可以继续配置。

  投资提醒

  注意收费方式的区别

  众禄基金首席分析师王晶提醒投资者,债券型基金会收取一定的申赎费用或者管理费,可能会“吃”掉一定的收益率。

  王晶介绍说,很多债券型基金,同一种基金可能会有A类、B类之分,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收费,一种是收取申购赎回费用,另一种是按日计收销售服务费,收益大致相同。

  “一般来说,A类基金的申购费用在千分之五左右,赎回的话,按照持有时间来算,如果持有时间太短,最高可能达到2%或者更高。”王晶建议,投资者购买的时候要注意收费方式的区别,对于短期投资品种,建议选择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品种。

  而江赛春也建议,对于目前的债券基金而言,持有周期太短并不合适,“持有周期至少半年才能覆盖交易费用。”

  不过,王晶也介绍说,如果采取另一种收费方式,按日计收销售服务费,年化收费大概在千分之四左右,更加适合短期持有债券基金。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