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宣布重启IPO 利好何以有气无力

2015年11月14日 07:40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

只有通过股市融

 

  资,才能达到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的目标。也才能通过并购重组,让那些吞没巨额信贷资源的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上周末,证监会紧急宣布“无需预缴款、年内重启IPO”后,大部分机构预判第二波牛市来临,而且很多分析师都推荐银行股、蓝筹股,因为蓝筹股价低,下跌空间小,又可以作为摇新股的“市值”。但本周的市场表现却不如人意,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上证50指数就从2493点跌至2447点,跌去近2%;沪深300指数也从3793点跌至3756点,跌去1%。要知道散户打新应该享受机构同等的权利,中签后才缴款,对此市场不知呼吁了多久,这次管理层终于松口让步了,这是多大的利好啊!可利好却是如此的有气无力,这是为什么?

  开始笔者也不理解。直至本周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开会,读到习大大关于股市的四句话——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才有所领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即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关于“结构性改革”,会议是这样表述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意味着决策层思维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我们的改革重点已由“需求端”转向“供给端”。

  需求侧改革的主要手段是刺激,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事实已经证明,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动用了“4万亿”这样的强刺激,发行了大量的货币,目前货币总量已经超过GDP的2倍,拉动内需的口号叫得震天响,效果并不明显;至于外需,欧美国家经济疲软,更不是靠任何一国的政策可以刺激出来的。而供给侧的改革主要不是刺激,而是化解,当前重点是三个化解:化解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习大大关于股市的四句话,正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部分中提出来的。

  四句话中,“融资功能完备”被放到了首位,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快”(会议提到“加快”的共两处,一是“加快形成……股票市场”,二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两个“加快”,当是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融资包括首发(IPO)和再融资,也包括股票和债券,从四句话的上下文即“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分析,重点是股市(不是过去一再并提的股市债市),是沪深股市(也不是过去一再强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众所周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中国面临的大挑战,这有赖于资源的重新配置,然而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配置方式,已逐渐体现不适应性,资本市场作为更高效更快捷更市场化的配置方式,其意义也就突显出来。只有通过股市融资,才能达到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的目标,也才能通过并购重组,让那些吞没巨额信贷资源的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同时让那些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包括IPO和再融资),做优、做强、做大。一句话,融资功能完备的股市,肩负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任。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暂停IPO四个月后,股指尚未走到4500点(这是国家队承诺不减持的点位),上周末要紧急重启IPO,我们也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台“打新无需预缴款”,如果重启IPO又要冻结几万亿资金,势必引来股市的剧烈动荡,6月巨震已经让最高层痛定思痛,这是无论如何不允许重现的。

  问题是,这股票要能发得出去,股市就要走强,股民就得有钱赚。前提有二:一是资金面要宽松,二是企业要有盈利。可是,最新出炉的10月数据显示:外需负增长,工业、投资、消费低迷,信贷乏力,房地产库存增加,在没有出现新的亮点或新的刺激政策之前,第二波牛市可能还得等一等。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