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小笋
被多项传闻缠身的*ST新梅昨日晚间再度发布了澄清公告,而这份公告,也是公司今年年内发布的第三份澄清。
有趣的是,如果查阅*ST新梅近几年来的公告以及新闻内容可知,传闻内容极度相似,但上市公司却周而复始地隐入“澄而不清”、“澄而不信”的怪圈。
否认和泽熙系有关
有媒体在昨日报道称,*ST新梅被举报存在多项问题,包括上市公司涉嫌被大股东掏空、与泽熙系有千丝万缕关系等。
对于这样的质疑,*ST新梅称,兴盛集团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自2002年借壳上市后,一直坚定不移地依靠自身业务积累支持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在2002年至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没有再融资政策障碍的8年期间,兴盛集团也从未利用上市公司“圈钱”做大兴盛集团,迄今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给上市公司现金支持仍然保有近2亿元。
为佐证自己的观点,*ST新梅在澄清公告中历数了2013年股市、楼市双低迷,上市公司面临的困难,并再次提及,兴盛集团减持的目的包括“为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筹集必要的资金,改善集团自身财务状态。”对于媒体质疑的“套现资金用于操纵股票”,兴盛集团表示没有实力也没有精力专注二级市场投资,更不会将行业困难时期减持获得资金用于操纵股票。
*ST新梅同时称,公司和大股东与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无任何业务往来,更无任何所谓“联手操纵股价的行为”。
查阅媒体报道可知,对于操纵股价的行为,还有“南江集团”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昨日晚间的澄清公告中,对于“南江集团”,公告只是称:“兴盛集团减持期间严格履行了必要的信息披露,包括荣冠投资分立、2012年度报告披露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置换江阴房产项目、置入喀什中盛创投股权、向南江集团协议转让股份等。在此期间,监管机构也及时进行了现场检查。”
“澄而不信”的老问题
从*ST新梅的公告中可以看出,许多在昨日晚间被重新说明的问题,在此前的公告中曾有过表述,但是,*ST新梅在近年却似乎陷入了“澄而不信”的怪圈中。
综合来看,近期外界对于*ST新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此前资产的转让、重组屡战屡败、靠讲故事配合股东减持等层面。
*ST新梅称,公司于2013年上半年实施的置换出江阴新兰房产项目、置入宋河酒业股份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在自2010年起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实际暂停,市场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积极应对,也是根据公司在2012年报中披露的转型战略所实施第一步重组。置出的江阴新兰项目由于存在政府规划瑕疵,从2011取得产证至今无法开发,在由公司大股东兴盛集团接手后,该项目与江阴市国土局的纠纷于2014年4月在无锡市仲裁委进行仲裁审理,至今尚未解决。正是由于及时转让了这一长期无法开发的土地项目,使上市公司避免了极大的资产减值损失。
而从媒体报道的时间序列中可以看出,对于这项置换,外界屡有另类的声音,但对于此次被指责,*ST新梅称,是另一派系股东“开南系”臆断和诽谤。
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对于*ST新梅而言,两派资本力量的“缠斗”,显然已经成了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不可言说之痛”,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经历了重组失利的局面。
筹划重组停牌
“开南系”举牌*ST新梅之后,上市公司新旧股东争论不休,并因此引发诉讼,而上市公司认为,兴盛集团和上市公司将“开南账户组”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裁定对方的相关权利,正是出于为上述未明确之权利寻求答案,是为上市公司重组扫清法律上的障碍。“对于‘开南帮’的所谓举报内容,我们认为毫无事实依据,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涉嫌诽谤和诬陷”。*ST新梅称。
*ST新梅近年来业绩不佳,上市公司推出了几次重组,但最终均未成功,今年8月末,公司宣布停牌,此后称公司拟收购资产,且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据*ST新梅称,本次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为拥有标的资产的第三方及公司大股东兴盛集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方式主要涉及向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目前商讨的标的范围涉及特殊用途机械行业和影视文化行业。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了兴盛集团的官方网站得知,对于公司的业务,官方网站的表述是:“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农产品包装销售、物业服务管理、信息咨询服务、节能环保新能源”。而对照公告所示内容可知,此次重组涉及的“特殊用途机械行业和影视文化产业”,大股东目前的业务范畴似乎并不涵盖,但是,在10月31日的公告中,*ST新梅审议重大资产重组的董事会决议中,关联董事张静静的回避表决却标明,这场重组中,大股东兴盛集团实有参与。
这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在现有业务范围里并不包括拟重组的业务内容时,兴盛集团是如何成为关联方回避表决的?在昨日晚间的公告中,*ST新梅在历数了目前公司面临的困难之后称,“兴盛集团和公司能够继续坚持的就是不动摇上市公司的战略转型,不放弃上市公司推进重组。”
对于*ST新梅的重组进展,《证券日报》将继续给予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