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两会前后,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政策的变化影响深远。
首先,针对房地产市场一刀切的调控措施取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城施策,不会出现千城政策一刀全部斩无赦的盛况”。面对市场分化,一些城市继续去库存,另一些则会加强调控,北京是夏天,黑龙江是冬天,软硬两手会在同一时间段出现。
最近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话题,在两会上并没有成为过于热门的议题,只是由主管部门与相关地方政府表态。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3月5日表示,与北上广深4个城市保持密切沟通,4个城市正在想方设法稳定市场,措施包括:一是实行严格限购政策,同时严格地实行差别化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面积,并要及时公布信息,以稳定信心,三是增加中小户型供应数量,搞好保障性房屋供应建设,四是打击各种交易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正确引导舆论。
一线城市政策有所收紧,限购从来没有取消,未来也不会取消。跟随其他城市实行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可能取消,以防一线城市搭上去库存的便车,成为直接的刺激因素。
韩正先生代表地方政府表态,指出房地产作为特殊市场,政府要加强调控。解决住房问题,根本是要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即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
市场体系就应该按照三个为主的原则来进行调控,我们讲的三个为主就是以居住为主、市民为主、普通商品房为主,来进行市场调控。保障体系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多策并举,去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这是党和政府的职责。同时对一些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处理,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
陈政高先生继续强调对一些城市限购,二是增加土地供应,对于北京等城市来说,控制人口与增加土地可能会并行不悖。但无论如何,一线城市仍是中国安全垫最厚的城市,而沈阳、西安等城市也不会因为北上的收紧而收紧,这些城市依然会加紧去库存。
其次,政府回到保障房,棚改。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政府的职责,报告全文提了3次“房地产”,10次“住房”。
在房地产中,城镇化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特别强调的是去库存与棚改,维持市场稳定与保障住房刚性需求被认为是市场的责任。
实现1亿左右农村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未来数年,棚改与保障,将是我们在房地产领域看到的最熟悉的字眼,这既是重大政绩,也是政府用货币采购去库存的抓手。政府会不遗余力地推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这是痛苦的过程,把人口从一线城市引导到三四线城市。
第三,加强监管,房地产绝不加长杠杆。
重庆市长黄奇帆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段话被广为报道,他建议在供给侧改革一章里加上“去杠杆,防风险”。不能用加杠杆去库存。他说,有的房贷机构提供首付贷款,使得个人支付的首付比例低于百分之二十,风险很大。
目前上海对某家公司的调查与框架有关,房地产业做成了金融业,成为高息行业。这是去年股市加杠杆的重演,惟一的区别是楼市若崩盘影响的不仅是经济,更是实体经济,中国宏观经济不能独善其身。
房地产价格高套现难,不同城市与楼盘分化严重,政策冷热大相径庭,政府回到保障,这是未来大势。闭着眼睛买房的时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