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供给侧改革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

2016年03月10日 07:2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侯云龙 林远

  “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入攻坚期。谈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多位代表委员表示,确保“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仍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供给侧改革给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

  推进 一系列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将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落实加速折旧政策,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则提出了数十项具体工程,涵盖信息通讯技术、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核电等众多制造业领域,以此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多位代表委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等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国务院去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进一步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将通过更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到的一系列重点工程,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工信部等权威部门获悉,今年还将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出台,以确保“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顺利实施。

  据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今年将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国务院部署,加紧编制和推出11个重点工程实施方案、重要规划、行动计划;同时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出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良机 供给侧改革拓思路

  产品“供给侧改革”已是共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中国制造业走到十字路口,供给侧改革是唯一出路。

  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表示,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到制造业,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等手段,加快创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机。她表示,国内13亿人的消费需求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制造业的问题是依然生产大量低端产品,并没有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只要制造业企业抓住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品质,自然就会达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造成我国制造业目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没有把握外部需求。供给侧改革将帮助制造业企业抓住外部需求,根据需求有目的地进行生产,逐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最终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中高端产品。

  驱动 提升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1次提及创新。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创新驱动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结合,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王小康指出,我国人口众多,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但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产品单一,久而久之企业失去了创新动力,也失去了市场。“中国人去日本爆买的新闻就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青睐有加?一方面是日本产品质量值得信赖;另一方面是日本产品品种众多,满足了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王小康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同样有能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这将逐渐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仲秋建议,为了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应鼓励人才流动,建议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投入实体经济建功立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企业科技研发的力量,同时还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为高端产业服务,从而为产业创新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的方向非常精准,那么‘谁’是创新的最根本驱动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对记者说,“这里面政府要扮演好角色。”

  他认为,一方面要继续简政放权,简化企业办事流程,降低办事成本;一方面还要适当增加“容错度”,“企业家的信心建立起来,预期稳定下来,创业的水才能活起来。”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对于有自主专利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倾斜。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制造业分化加剧 仍具巨大潜力      2016年03月07日
  • · 一月官方制造业PMI创40个月新低      2016年02月02日
  • · 制造业承压运行 稳增长效应渐显      2016年02月02日
  • · 非制造业PMI创逾一年新高      2016年01月04日
  • · 广发制造业精选净值两月飙涨55%      2015年12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