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开闸在即 公私募基金都在忙点啥?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港股的表现却已然是“冰火两重天”。
就在去年8月份,中金公司发布了一篇研报,题目为《港股为何如此落寞:h股市场是否正在被边缘化》,报告一出,旋即引发市场热议。
彼时的港股市场,缺乏财富效应,不仅在此前的牛市行情中与A股表现相去甚远,在去年6月份以来A股大跌的波及下,H股同样大幅下挫,甚至几乎回吐了年初以来的所有收益,市场情绪异常低迷,“港股逐渐被边缘化”的声音和讨论不绝于耳。
而如今的港股市场,已然是另一番景象。
“先知先觉”的内地资金“南下”抢筹港股,国际资金近期也不断流入。公募基金大举布局沪港深基金,阳光私募更是纷纷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并发行基金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终于放行。有基金经理感慨,深港通对于A股市场的开放或许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对于港股市场而言则是一大步,港股的生态或许将就此改变。
在基金经理看来,港股不再只是主要针对海外投资者的“大洋”,而变为内地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共舞的“内海”。同时解决了投资者对港股的最大担忧——边缘化。
在资产荒愈演愈烈的当下,港股的高股息低估值的蓝筹股无疑具备更高的配置价值。一些基金经理认为,港股正处在企业ROE触底反弹带来的估值见底回升的过程中。在深港通的利好下,港股正在享受着历史性低估值反转的制度性红利。
港股迎来价值重估“新契机”
对于深港通的推出,业内有着很高的期待。港股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几乎成为基金经理的一致预期。
“深港通的推出不仅是沪港通简单的延续,也意味着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启,香港资本市场重要战略作用重新得到高层的重视。”鹏华基金的基金经理陈龙如是表示。
在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黄亮看来,深港通的开通对于香港市场具有非常正面的短期作用和长期意义。首先,拓展了之前沪港通中的港股范畴,使得内地投资者有更加全面的选择;其次,深港通的开通将为香港市场继续引入内地资金,相对的估值优势将成为资金的首选。内地资金的进入对于港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第三,深港通的开通对于A股市场全面开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纳入世界主流股票指数的概率大大提升。
在负利率叠加资产荒的背景下,港股的高股息低估值的蓝筹股无疑具备更高的配置价值。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白海峰认为,深港通开通之后,南下资金可利用港股的高票息特点,布局高票息策略,优势相对显著。
白海峰举例说,港股通总市值千亿港元以上的个股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为3.61%,年初以来算术平均(即平均配置)的涨幅为6%,平均配置此类港股通资产具备一定债券属性。此外,随着负利率资产规模增加,债券收益率下行并不断创历史新低,高股息、低波动、有业绩的类固收金融资产价格即高分红蓝筹股会大概率跑赢基准,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从基金公司上报的基金新产品来看,部分基金公司专门“瞄准”了港股中的高股息蓝筹股,例如平安大华上报了中证沪港深高股息精选指数型基金和高股息沪港深股票型两只基金。作为高股息蓝筹股的代表,汇丰控股近期连续刷新今年以来的反弹新高。美林美银近期上调了该股的评级,由“跑输大市”升至“买入”,其逻辑在于,汇丰控股近期宣布启动25亿美元回购股份计划,属意料之外,加之估计其通过调整美国业务可支持其2018年的派息。
广发沪港深新机遇基金经理余昊也认为,在预期收益率普遍降低的背景下,通过配置权益类资产来提高收益率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在权益类资产的选择中,港股蓝筹较A股有较大的优势。余昊还认为,沪港通、深港通接连开通,使得港股对内地投资者全面开放,由于投资者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制度性的红利就是中长期港股估值体系将和A股趋近。
寄望打破A股“弱平衡”格局
谈及深港通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部分投资者的理解是:深港通将使两个市场的估值水平趋于一致,这样对深市估值较高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不利,而对白酒、医药等消费股以及一些蓝筹股较为有利;此外,由于深港通会给券商带来更多业务,因而对证券行业是个利好。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论述也仅仅是一个表象的简单逻辑推导,实际运行结果也许并非如此。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表示,沪港通实施两年多了,沪港两市的估值水平仍未一致,甚至没有收敛,同一类型的公司两地估值仍有很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数据统计,恒生AH股溢价指数自沪港通开通以来,溢价指数平均达131.99,相比未开通前两年的平均101.96,溢价指数还上升了29.45个百分点。在业内人士看来,AH股溢价率没有显著收敛主要由于两地投资者对股票估值的偏好不同,A股市场明显享有高估值待遇。
“纠结于这一结构性的差异也许并不能完整理解在目前阶段推出深港通对股市的真正影响程度,比深港通本身带来的效用更重要的是它作为股市上涨的催化剂功能。”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表示,“过去半年来,A股市场波动非常小,多空力量较为平衡,但场外的流动性非常充裕,M1增速持续攀新高,资金利率不断下行,而股市的平衡却一直没有被打破。所以市场一直在寻找一个催化剂来打破这种平衡,引导流动性进入股市。现在深港通无疑充当了打破这一平衡的催化剂,带来股市向上突破。”
过去几天股市的强势上涨或许正是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根据深港通预期提前进场造成的,吴照银预计,随着深港通的实施,场外资金有望继续入场。
不过,在大成基金投研人士看来,短期A股市场流动性增加有限,其逻辑在于:一是深港通本身额度有限,北向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南向每日额度105亿元;二是7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环境并不好,A股市场吸引力有限。年初以来,深股通的标的深证成指走势表现也不如恒生指数,就估值而言,恒生小型指数估值大约20倍,但深证成指市盈率为35倍,两者之间估值差异较大;三是港股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大,从2014年末统计数据来看,占比60%以上,其中外资占40%左右。基于调研的信息,港股机构投资者整体风格相对稳健,偏好于高股息低估值的蓝筹类股票,十分注意风险控制,对于参与A股市场持有相当谨慎的态度;四是从历史角度看,沪港通推出后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显著,截至8月16日收盘,沪股通额度累计使用1450亿元,不及额度上限(3000亿元)的一半,可以看出即使在取消总体额度限制的情况下,对市场流动性也没有大的影响。
不过,深港通的推出有助于市场短期风险偏好的提升。大成基金表示:一是市场对场外资金流入的预期有所增强;二是基于历史的考虑,2014年沪港通的开通催化了A股上一轮牛市行情,虽然深港通对A股资金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但从市场心理和行为角度考虑,短期对A股信心有提振作用,有助于提高交易活跃度,并推动市场的反弹行情。
公私募基金积极备战
近期港股市场表现十分强势,不断刷新年内新高。而部分“先知先觉”的基金提前大幅加仓港股,得以抢占港股市场反弹先机,基金净值表现亮眼。
据数据统计,最近三个月部分沪港深基金和布局了港股的QDII基金业绩表现相当亮眼。
截至8月17日,共有10多只沪港深基金净值在近三个月时间涨幅超过10%,其中,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基金近三个月净值上涨了19.06%,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基金C近三个月净值上涨了18.2%,创金沪港深精选混合同期上涨了13.5%,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和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同样表现不俗,净值分别上涨了13.34%、12.66%和12.47%。
事实上,今年以来沪港深基金经历了集中扩容,截至8月18日,据数据统计,市场上正在运作的沪港深基金共有33只,其中有8只成立于2015年,其余25只均集中在今年成立,此外还有1只处于募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以来又有多只沪港深基金获批发行。据证监会网站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8月2日,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主题获批发行,8月9日汇添富沪港深文体娱乐主题基金获批发行,8月11日,前海开源沪港深强国产业基金和前海开源沪港深乐享生活基金获批发行。
在众多的基金公司中,前海开源可谓是大手笔布局了沪港深基金。事实上,该公司此前已有11只沪港深混合型基金获批发行,加上近期又有3只获批发行,该公司的沪港深混合型基金有望达到14只。由此可见该公司对于此类基金的高度期待。
此外,部分大中型私募基金也在积极探索布局“A+H”股的阳光私募产品。记者获悉,今年此类产品的港股仓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产品甚至主打H股投资,仓位配置达到了五成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超高净值客户意识到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做资产配置。随着内地投资者海外配置需求的提升,一些大中型私募基金纷纷“扬帆出海”探索新业务。据悉,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赤子之心投资等早已布局海外业务,其中景林资产的海外产品规模已经突破300亿,且绝大多数为机构客户。今年以来,重阳投资、富善投资、望正资本等私募再一次掀起了出海热潮,纷纷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并发行基金产品。
在一位私募基金的总经理看来,中国内地的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去,中国内地资本要走向世界,海外资本也要进入中国内地,未来中国内地的资本跨境业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