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村金融机构薪酬绩效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

2016年10月25日 13:38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 孙志明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压力倒逼,越来越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将薪酬绩效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尝试通过薪酬绩效管理系统建设,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注入新动能,帮助其实现“动力转换”和业务转型,本文试从农村金融机构薪酬绩效管理系统建设的背景、薪酬绩效管理的作用意义、农村金融机构薪酬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建设精细化的薪酬绩效管理系统等四方面进行探索。

  薪酬绩效管理系统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实施,都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过度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发债、上市等直接融资规模日益扩大,金融脱媒效应逐渐显现,投融资业务急需拓展;在科技不断向金融行业延伸、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间接融资弱化、大中型商业银行经营重心不断下沉等综合影响下,使得其他非金融企业开始渗透金融业务,出现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模式,特别是随着以“网贷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其可直接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信用担保、众筹融资等金融服务,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强烈冲击,迫使农村金融机构急需从经营机制、盈利方式和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多样、立体的转型升级,急需建立更加科学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急需采取更加合理和准确的产品定价。

  当前,银行业的规模高速扩张和盈利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经营效益面临严峻考验,“有规模就有效益,存款为王”的经营理念即将落伍,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利润空间收窄、贷款有效需求下降、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利率倒挂现象出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等等。对于与区域经济形势高度共振、面临激烈同业竞争的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探寻逆周期突围战略,是一道待解的难题。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改革,首先应从其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问题着手,主动对接金融市场利率,逐步过渡到全面适应金融市场利率化的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薪酬绩效管理要实现公平

  薪酬是指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主体是每个员工;薪酬管理主要用于薪酬生成、工资查看、工资导入等。绩效是指组织、团队或个人,在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下,完成任务的程度,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主体是分支机构;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或企业的战略意图和目标。

  薪酬绩效管理直接决定着劳动效率、经营成本。薪酬管理是否起到作用,劳动效率是一个可衡量的标准,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就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薪酬管理不但与劳动效率密切相关,还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薪酬本身不能直接带来效益,但可以通过薪酬战略及实施,有效核算成本,管理费用,节约经营成本,对企业同样具有增值功能。

  薪酬绩效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指挥棒,是贯彻企业战略的核心工具。薪酬绩效管理除了要体现公平性——通过责权利对等有效激励员工,还必须要建立一个能体现企业战略意图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将宏观战略传导至微观业务,明确在条线、产品、客户群等维度的战略方向,引导各级机构和员工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薪酬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大部分薪酬绩效考核模式偏量上的考核,在费用管理、成本核算、效益为中心等质上的考核不到位,未能充分体现精细化的经营理念。

  二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薪酬绩效考核大部分由手工计算得出,过程繁琐,缺乏大数据平台支撑,不能够“短、准、快”呈现各个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各分支机构的绩效完成情况。

  三是未能合理衡量每个网点、每个员工、每个客户给银行创造的综合贡献度,无法掌握每个产品的收入和成本,更无法掌握总部和分支机构为银行创造多少价值。

  建设薪酬绩效管理系统

  当前,要想建设精细化的薪酬绩效管理系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建立健全薪酬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薪酬绩效考评指标,做到突出重点,区别权重,真实体现经营管理业绩,激发员工积极性。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应将物质和精神报酬两手抓,使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努力干出效益来,干得精彩;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拓宽晋升渠道,增强员工归属感;要健全延期支付、专项竞赛、风险定价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对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等方面考核,逐步将经营指标考核调整为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收益考核;建立对网点、员工、产品、客户等方面的差异系数调节配套机制,引导分支机构在扩充存贷款总量的同时优化结构、注重成本;同时,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计算客户贡献度积分并给予相应回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全面提升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使薪酬绩效管理逐步向立体化、精细化方向完善。

  二要加大宣传,营造薪酬绩效考核氛围。首先要加大薪酬绩效考核政策宣传与引导力度,多措并举加大培训、学习交流、沟通反馈力度,让全员掌握薪酬绩效考核的精髓,激发市场营销和客户拓展热情,真正让绩效引领经营管理,推进业务发展,逐步提高薪酬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与执行效果;其次要奖励优秀意见和建议。对于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利于薪酬绩效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的员工,可以采用物质奖励,例如发放奖金,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例如通报表彰,营造一种人人是主人翁的企业氛围。

  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完善薪酬绩效考评。完善的薪酬绩效考核系统必须有一个大数据平台和一套相适应的系统来支撑,这个大数据平台应包括信管系统、财管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卡业务系统、资金业务系统、FTP系统等;建立健全配套系统建设,引入FTP等绩效考评系统,进一步发挥薪酬绩效管理的科技支撑作用,缩减考核链,弱化考核工作中的人工因素,促使考核内容更加细致,权重分配更加细化;进一步加大系统的对接,尽可能使所有的考核数据直接通过核心业务系统获取,提升薪酬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使业绩考评更加客观科学。

  四要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是指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之间按照一定规则有偿转移资金,达到合理核算资金成本或收益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新业绩考核体系,再造业务流程,推行精细化的FTP定价模式势在必行。FTP是实施薪酬绩效精细化管理必备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金融机构精细化管理进程的开端,它是金融机构从规模管理过渡到利润管理必须工具。其核心应用主要是一种为存款、贷款和资金等业务提供定价、业绩评价标准及考核导向的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

  在FTP管理模式下,通过引入金融市场价格数据,准确计量不同渠道、不同期限资金的成本或收益情况,从而合理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资金转移价格,可以科学地分析各机构网点不同业务、不同产品的边际收益,看到哪些期限、哪种产品、哪条业务条线更加盈利,由此可以确定业务经营导向——引导扩大这些产品和业务条线,相应收缩那些不太盈利业务。具体举例如下。

  在存款业务方面:

  对于存款业务,引入FTP定价,能够核算存款为金融机构带来多少真正的利润。例如:某银行以存款业务为主的两个网点,A网点存款日均规模10亿,平均期限0.5年,B网点存款日均规模10亿,平均期限2.5年。

  通过FTP定价引入对比A、B网点存款业务情况,可见在同样存款规模的情况下,A网点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B网点。由此可见,在全新的考核体系下,资金具有成本价格,引入FTP定价能更直观了解不同的资金规模、期限、利率下的资金成本,修正传统以资金规模定效益考核的不足之处,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指引银行改变战略方向,以更低成本的资金获取更大利润空间。

  在贷款业务方面:

  对于贷款业务,假定每笔贷款(资产)都以市场价格获得资金,这个价格就是贷款的成本。类似存款,通过引入FTP定价,核算贷款占用资金成本,进而计算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多少真正的利润,例如:某银行A网点和B网点贷款日均分别为10亿,但A网点平均期限1年,平均执行利率6.5%,B网点平均期限2年,平均执行利率7.5%。

  通过FTP定价引入对比A、B网点贷款业务情况,可见在同样贷款规模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期限及利率水平,B网点的盈利能力是A网点的三倍。FTP让我们更直观了解资金期限错配所带来效益的可观性。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金融机构不同的管理阶段,在考核上需要考虑是偏重利润,还是偏重规模,以及怎样平衡?然后通过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引导到我们战略需要方向上。

  在投行资金业务方面:

  投资银行资金业务是金融机构的新型业务,且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其业务除了同业往来,还包括债券买卖、正逆回购、同业存单、资管/信托等业务等。

  引入资金转移定价目的之一,是判断筹款选择。假如投资银行不缺钱,是选择从司库中去借钱,还是从市场上去筹钱。例如:假如投行部计划筹一笔1年期、5000万资金去投资一个资管计划,其资金来源可以从司库去借,或从市场去借,其情况如下表。

  从资金对比看,司库给出的资金价格比市场上资金价格要高,鼓励投行部可以从市场上去筹集资金。

  引入资金转移定价目的之二,在于核算从司库中借钱的成本来衡量投资银行部资金盈利能力,同时通过司库根据资金的紧张状况来调节资金的价格及投行部市场上主动负债的意愿,进而通过薪酬绩效考核,传导管理层的战略意图。

  五要细化成本效益核算,主要包括对分支机构、电子银行产品效益核算、合规操作指标方面的核算。

  对于银行分支机构来说,除资金成本外,还包括运营成本以及和风险相关业务的成本,对其核算是进行薪酬绩效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费用和财务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需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能够直接记录在受益分支机构相关费用,称为直接成本;不能直接记录在受益分支机构的相关费用,需通过成本分摊模型核算在分支机构上,称为间接成本。间接成本须进行必要的成本分摊,成本分摊指银行将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摊到各机构、部门、业务条线、产品、客户、员工等,以反映各主体应承担的运营成本,精准核算每一种产品成本,为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提供依据。核算步骤主要包括费用收集以及间接成本分摊。人力费用依赖人力资源系统,财务费用依赖财务报账系统。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客观、准确地进行费用的归集,才能进行成本分摊系统建设。成本分摊是把间接费用根据成本类型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动因,并建立相应的分摊规则分摊到每个分支机构的方法。

  例如,通过财务系统的费用记账模块,总部一笔200万押运费用,记录在业务管理费/安全保卫费,基于“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属于分支机构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间接费用)。我们分析成本动因可以选择网点数,分摊规则按每个网点进行平均分配(假设40个网点),那么每年每个网点需要承担的安全保卫费用为200万/40=5万。

  通过成本分摊法精准核算关键客户的成本,为关键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依据;精准核算每一位客户经理的投入和产出,为考核客户经理业绩提供依据;精准核算各机构经营成本,为机构经营分析和业绩考核提供依据。

  风险相关业务的成本主要指信用风险成本,是指银行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按事前协议履行合同带来的损失,通常分为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风险成本的计量难度较大,依赖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的水平,实施前提是建立损失准备计量体系以及权重法监管资本计量体系,才能准确计量每个客户、每笔贷款的损失。初期,一般先按照监管给定的模型来建立风险计量系统,计算每个客户、每笔贷款的损失和风险成本。

  例如,一家A级小微企业贷款100万,假设A级企业的违约概率是2%,违约损失率是50%,那么预期损失是100×2%×50%=1万;非预期损失则要根据该客户的风险权重计算资本占用,然后再计量得出资本的成本。

  电子银行产品主要包括ATM、CRS、POS、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短信银行、电话银行、贷记卡,等等。从精细化管理角度,需将电子银行渠道效果与依附渠道的业务产品的成本、效益分别核算,实施前提是渠道及产品体系的建立。

  从银行战略考虑,电子银行渠道铺设主要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时间和空间上方便客户,提升客户黏性,主要体现为运营成本。因此,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落地考核,主要考虑规模数量、激活使用率等类型的指标,以衡量市场发展和替代人工的效果。

  对于依附各渠道的业务产品本身,可以从业务产品通过相应渠道发生的交易,产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核算,具体包括交易量/笔数,直接收益、柜员替代收益,以及相应的成本。

  综上,电子银行产品效益核算应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电子银行渠道的运营效果,即用规模、数量、激活率等反映客户使用情况的指标来衡量,并据此进行精细化考核,从而推动电子银行渠道的推广和建设;二是依据业务产品的成本、收益情况,按照各类渠道细分,将渠道的运营成本分摊到机构、产品,从而核算出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和收益,以此为基础,才能对电子银行渠道和产品营销进行精细化考核,提升全员营销的积极性。

  合规操作管理是银行管理的基石,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与业务过程、网点效益紧密相关,合规操作指标核算实施前提是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平台。为此,银行通常需要建设操作风险监测系统,建立完整的违规行为词条,运用监测模型分析账户、交易等数据,监测员工在业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合规操作风险的预警,以此统计每个机构、每位员工的违规行为和严重程度,并计算出违规积分和处罚等级,从而量化每个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操作合规情况,做到对机构、员工合规操作情况的精细化考核,减少违规行为对网点效益的影响。例如,柜员非业务需要而频繁查询非本机构客户的账户资金,或者柜员违规办理本人业务,客户经理为被列入黑名单人员放款、员工及客户资金异常往来、客户贷款转入员工账户,等等。

  本文主要侧重于对薪酬系统建设方面的探索,在绩效系统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薪酬绩效考核系统是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动机”,是将宏观战略传导至微观业务的具体工具,它牵涉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则是农村金融机构实现精细化薪酬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工具,有助于核定和控制资金的成本,提高利润衡量与部门业绩评估的水准,支持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及提高内部资金管理的质量,从而实现业绩和薪酬的紧密联系,做到以绩定薪,最终达到把每个网点、每个员工、每个客户视为一个经营单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的目的,营造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人人讲效益、人人控风险的浓厚氛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作者为福建省仙游县农信联社理事长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