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咖聚焦“融入世界的中国金融”

2016年10月31日 08:43    来源: 深圳商报     吴玉函

 

  漫画/王建明

  10月29日,“2016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暨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年会”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召开。论坛主题为“融入世界的中国金融”。千余名来自海内外学界、政界、金融实务界的北京大学金融校友和嘉宾齐聚深圳,共议全球和中国金融业的机遇和挑战。

  据悉,“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是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在2014年发起的年度金融行业盛会。在当天上午的主论坛上,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马库斯·罗德劳尔,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海闻:为中国金融改革做贡献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会长海闻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阶段,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趋向继续分化:美国经济温和复苏,英国公投退出欧盟引发市场波动,日本经济不甚乐观,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困难,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隐患增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下,也正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的转型挑战。中国的金融业不仅需要自身发展,同时也要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篮子,加速了中国经济融入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步伐,未来,中国如何借此契机和以“一带一路”为平台积极构建更透明、更有效的投资交易与支付清算体系、信用评级体系与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融入世界的中国金融”为主题的2016年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他希望全体北大金融人共同努力,为中国金融的改革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做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诺奖得主谈金融“界限”

  在题为《国际金融体系:融合和底线》的演讲中,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从理论出发,回顾了美国的历史经验与国际货币的演变过程,剖析了当今国际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他认为,从历史看,英镑之所以能实现“国际化”,不仅仅是英国政府的决策,而且是整个商业界一起决定的。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国际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局势变化的结果。仅就金融方面而言,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的“界限”在哪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时至今日,如何平衡“自由化”与“风险管制”之间的关系,仍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

  IMF官员:控制信贷增速仍需举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马库斯·罗德劳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前景做出了展望,他引用其在今年8月份完成的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评估数据指出,虽然中国政府的一些改革政策出台,为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和进展,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对快速的信贷增速的控制,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还缺少进一步的举措。放松信贷、放宽融资,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还要考虑基础结构,其中有非常高的风险。他警告,虽然中国有非常充足的“缓冲地带”,但是,如果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对这些“缓冲地带”进行很好的利用,这些“缓冲地带”会很快消失。

  他谈到中国的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改革,认为中国必须要改变设定的中间价。如果美元增值的话,人民币不一定非得要跟随美元的趋势。

  余永定: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曾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在主题为《中国汇率、汇改革和资本流动》的演讲中指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来自于国际收支逆差,原因是资本项目逆差超过了经常项目顺差。面对资本项目逆差和贬值压力,自2015年底到2016年初以来,央行最重要的政策变化是加强资本管制,遏制资本外逃。

  他认为现在实现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条件不成熟。央行的汇率政策从“8·11汇改”之后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总的方向还是让人民币的汇率尽可能接近均衡汇率,但是要慢慢来,防止人民币贬值过快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他认为,“8·11汇改”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可惜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对“汇改”之后外汇市场遭受的冲击思想准备不足,因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新的汇率制度是难以持续的,存在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果不让汇率有足够的浮动空间,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受到极大的妨碍。因此,应该尽快加速汇率制度改革,让中国的汇率制度能够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一样,实现自由浮动。

  樊纲: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也强调,中国不要再实行固定汇率了,也不要再盯住美元了,甚至也不要再盯住“一篮子”货币了。中国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往前走,不要再幻想着固定汇率制度再回来了。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也要尝试在汇率更加浮动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投资、生意和资源配置。他同时认为,中国当前所谓的“资本外流”既有投机的因素,也有周期性的因素。因此,人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但是,从政策的角度看,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希望这种变化是突如其来的。因此,在现阶段,政府进行适当的管理,不要轻易放开一些宏观谨慎的措施,从而使中国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差。

  史美伦:香港会扮演重要角色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在题为《香港在“一带一路”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过程中的角色》的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央政府推动的跨时代发展的战略。但是,“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资金不可能仅仅依靠亚投行,或者是其他跨国发展银行来提供。毫无疑问,私人企业和民间机构的参与将会是十分必要的。香港在这方面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充裕的人才供应,以及与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可以为“一带一路”有关企业和发展项目提供“独一无二”的专业服务,凸现其作为内地与世界“超级联系人”的纽带作用。

  史美伦指出,“十三五”期间有关人民币的改革,将会继续为香港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除了内地不断扩大金融业的开放,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内地对境内和跨境的境内服务会大大地提高,所带来的商机也是很庞大的。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