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机构降低对传媒、TMT等新兴行业的仓位,转而对偏稳健的消费品和传统周期行业增仓。传统行业“老树开新花”,成为当前A股市场的新特征。分析人士表示,以往市场出现大调整,几乎都是大量机构集中持股的 创业板 领跌, 创业板 恰恰是 新兴产业 公司的聚集地。三季度以来,机构的部分仓位逐步从新兴产业回归至传统行业,机构仓位更加平衡,A股形成更趋稳定的新结构。
调仓进行时
过去两年,以传媒、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三朵金花”争奇斗艳,成为A股的“牛股集散地”和“造富工厂”。在产业加速扩张、技术进步和应用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部分新兴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其股价上涨确实有底气。同时,机构持续加仓,将“成长大戏”推向高潮。这在2014年的半年报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数据显示,当时机构在电子、计算机和传媒行业的持股市值较一季报分别增加656亿元、621亿元和453亿元,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七位。相对于传统周期产业,新兴产业的盘子本来就不大,这样的加仓力度足以助推新兴产业“小牛狂奔”。在2015年牛市进入高潮时,更是有机构喊出在新兴产业上“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口号,进一步加大仓位。
经历了2015年的牛熊转换和今年以来的震荡市,机构对于新兴产业的热情有所下降。今年初,机构大举减持股票,新兴产业也受到波及。半年报显示,二季度机构重新加仓新兴产业,显示资金博弈高弹性品种的意愿仍然强烈。不过,三季报的情况出现逆转:机构对计算机行业的持股市值降至4697亿元,较半年报下降715亿元,下降金额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居首位;机构对电子行业的持股市值降至5121亿元,较半年报下降634亿元,下降金额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在第二位;机构对传媒行业的持股市值降至4187亿元,较半年报下降634亿元,下降金额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在第四位。
一位机构人士表示,新兴产业的成长性确实好,但估值太贵。高估值是新兴产业迈不过的一道坎。
老树开新花
相较于近几年崛起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一度遭到冷遇,“吃药喝酒”的投资策略被认为已经过时,煤炭、钢铁更是因为行业产能过剩,偶尔活跃也会被视为大盘即将调整的前兆。分析人士表示,机构对于传统行业的兴趣不大,这部分品种即使在牛市也往往是最后被加仓的,而且加仓力度有限。
这种情况在三季度发生变化,机构从传媒、TMT等新兴产业中撤出仓位后,转战偏稳健的消费品和周期类行业。数据显示,机构三季报在家用电器行业的持股市值升至3832亿元,较半年报增加632亿元,增仓力度在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机构在 化工行业 的持股市值为11653亿元,较半年报增加523亿元,增仓力度位居第二位;机构在 房地产 、 银行 、采掘和建筑装饰板块的持股市值较半年报的增仓均超过400亿元。由此可见,机构对几大传统产业均有较大力度加仓。
就具体股票而言,三季报显示,机构对 美的集团 的持股市值高达859亿元,较半年报增加566亿元;机构在 中国银行 、 上海石化 、 中国神华 、 中国建筑 和 上汽集团 的持股市值较半年报均增加逾15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供给侧改革发力,强周期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供需矛盾出现改善,促使传统行业“老树开新花”。同时,在去库存政策引导下, 房地产 和 大宗商品 量价齐升,基本面好转,为其行情提供了支撑。经过了一波调整后,消费品行业估值更合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配置价值正在凸显。
机构仓位平衡化
创业板是新兴产业公司扎堆的地方,是 小盘成长 股的代表,以往常被视为市场 风向标 。然而,今年三季度以来, 创业板指 数与大盘的背离愈发明显,沪综指早已站上年线,进一步向3140点的前期高点发起冲击,但 创业板指 数距年线仍有不短的距离。从行业板块来看,周期类品种的表现远远好于新兴成长板块。由此来看,机构先知先觉,撤出新兴产业板块,入驻消费品和周期板块,三季度的调仓打了一场漂亮仗。
机构调仓的背后是市场的重大转变,即机构的仓位更加平衡化,A股形成新结构。分析人士表示,以往市场出现大调整,几乎都是创业板领跌并促使恐慌情绪加速蔓延,形成负反馈效应,加剧大盘的调整。以往,大量公募、私募机构对创业板股票集中持股,但创业板股票的盘子普遍较小,稍有风吹草动,一两家机构大规模减仓,往往导致股价剧烈波动和投资者的“踩踏”。某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大跌时,持有创业板股票卖都卖不掉,只能不断地挂跌停价。
两相对照,传统行业相对稳健,但缺乏成长性,而新兴产业板块扩张速度快,但有高估值的瓶颈。无论是新兴产业板块还是传统蓝筹板块,都具有两面性。机构三季度调仓使得机构仓位更为平衡化,这样的市场结构更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