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FOF或加剧基金“二八效应”

2016年11月28日 09:01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付碧莲

 

 

资料图片

 

  ● 监管层启动FOF产品的正式申报流程预计是在12月份

  ● 基金公司起码筹备了一到两只FOF基金产品,多的有四五只

  ● 估计首批FOF产品出来也要等到明年年中左右

  ● 首批产品偏好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

  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近期点燃各家基金公司的激情,在还没有一款产品正式面世之时,业内的竞争态势已经如火如荼。

  尽管,公募FOF在国内开闸,无疑是给基金公司开辟了一片新的市场。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与考验。一位深圳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FOF基金的推出很可能会加剧基金市场的‘二八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以低风险产品为主

  近日,首批FOF基金经理注册函下发,拿到基金经理注册函的基金公司都在第一时间赶着去申报产品。能否拿下第一批FOF产品是很多基金公司极为看重的。“‘第一’的市场效应及名声效应,对基金公司今后持续推出FOF基金产品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上述基金经理指出。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多家基金公司询问,好几家基金公司都表示,并未完成产品申报。原因则是,目前管理层并未明确可以接收FOF产品的申请材料,因此还未启动正式申报流程。

  一家上海的基金公司经理预计,监管层启动FOF产品的正式申报流程预计是在12月份。另外一家深圳大型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排除申报流程的启动会拖后至明年年初。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基金公司对于FOF基金高涨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中旬已有包括华夏基金、鹏华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博时基金等数家基金公司着手准备。据基金业协会数据,目前已有45只FOF产品进行了备案。

  景顺长城FOF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公司现有的两只FOF基金产品已基本筹备完毕,将在条件成熟后择机推出上市。此外,筹备较早的广发基金和博时基金不仅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其系列FOF产品也正待命。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目前拿到FOF基金经理注册函的基金公司起码都已经筹备了一到两只FOF基金产品,多的甚至有四五只产品准备上报。

  而基金公司准备上报的FOF产品以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为主。“对公募基金而言,FOF毕竟还是新生事物,监管层态度会比较审慎。而基金公司为了通过审批,首批上报的FOF产品自然会多以低风险产品为主。而且,目前整个市场行情并不太好,投资者多偏好低风险产品。因此,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基金公司,都把风控放在了首位。”上述基金经理指出。

  大型基金公司占优

  因为FOF类产品注册要走普通通道,按照惯例,审批时间达6个月,其实现在去抢第一批注册的话,等到排队,估计首批FOF产品出来也要等到明年年中左右。

  要拿出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FOF基金产品,对基金经理的挑战绝对不小。要在市场上如此多的基金产品中做出选择,然后再进行配置,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建信基金FOF业务投研负责人梁珉表示,公募FOF的核心策略应该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资产配置下的最优收益。要实现这一策略目标,至少要做好合理的资产配置,做好基金筛选,并定期对配置比例进行适度调整与再平衡。

  “一是基金筛选,要考虑基金长期风险收益交换效率、组合风险收益的集中度及其变化、仓位稳定性、投资风格漂移度等各种因素,这需要基金经理强大的研究能力。二是资产配置,需要相应的模型和体系,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实现资产组合风险收益交换效率的动态优化,这需要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农银汇理基金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施卫认为,FOF不是简单的堆砌基金,而是利用量化模型进行资产配置优化、组合动态调整和基金精选,通过纪律化和分散化投资,避免情绪波动对组合运作产生的负面影响,获取长期稳健收益。“一只FOF基金是针对某一类投资者制定的组合投资策略,不同的FOF基金代表不同的策略,适应于不同的投资者需求”。

  富国基金FOF业务部的负责人认为,FOF最终体现的是公司投研体系的价值和实力。结合海外市场情况来看,FOF发展未来胜出的必定是大公司,胜出的原因便在于其投研体系的完整性。

  国际上已运营的基金系FOF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全内部FOF,即通过精选自家公司旗下基金产品搭配组合;二是全市场FOF,即在全行业精选基金产品进行配置;三是委托投顾模式,联手第三方机构进行FOF管理。

  “首批上报的FOF产品估计基本都是内部FOF。对产品线比较丰富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说,选取自家公司基金产品进行配置,调研比较方便,资产配置的比例调整也方便,而且风险控制也更有把握。”上述基金经理指出。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