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宗交易活跃 机构年终忙调仓

2016年12月07日 07:3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进入年末,两市 大宗交易平台日趋活跃。资讯数据显示,11月两市共有648家上市公司完成2221笔大宗交易,涉及股份773756万股,累计成交金额1062.24亿元,成交规模环比10月份扩张了110.87%。无论公司家数、成交次数、 总成交 量和总成交金额均刷新年内新高。进入12月以来,部分个股的大宗交易依然保持同样的热度。

  分析数据发现,在11月份大宗交易中,机构虽然同样活跃,但主要呈现净卖出状态。对此,市场人士认为,11月份大盘蓝筹个股的表现出众,不排除部分机构借大宗交易获利减持。另外,在年终市场风格变幻之际,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布局上分化不小,部分机构借大宗交易调整投资布局,在蓝筹股或是成长股的不同取向上正在角力。

  借大宗交易调仓换股

  11月,A股市场险资举牌、大股东股权转让等“抢筹大片”不断上演。同样,在大宗交易平台,11月各方在筹码“倒腾”上同样活跃。

  数据显示,11月两市大宗交易上市公司家数、成交次数、总成交量及总成交金额均创年内新高。具体来看,11月,共有342笔大宗交易出现溢价成交,1793笔大宗交易折价成交,平均折价率为4.37%。其中,折价幅度较大的大宗交易集中在中小创等个股,而一些大盘蓝筹个股成为11月大宗交易溢价成交的集中区域。

  中信建投指出,一般来说,溢价交易动机主要是信息优势套利和控制权溢价两类导致。而大宗交易中折价交易,则大致包括三种动机:其一, 限售股解禁减持;其二,逢高减持;其三,股东出于自身财务压力选择减持股票。此外,机构换仓以及Q FI I通过大宗交易快速建仓,也是大宗交易的原因。

  11月,两市大宗交易中,机构也相对活跃。月内,机构共出现在131笔大宗交易买方席位,共计成交43085.19万股,成交金额782917.71万元,平均折价率为1.94%;机构共出现在212笔大宗交易卖方席位,共计成交191960.56万股,成交金额2018812.30万元,平均折价率为2.42%。整体而言,11月机构呈现净卖出状态。

  具体来看,机构买入的个股中, 城投控股 、 中国铝业 、 财信发展 、 银禧科技 、 神开股份 等属于溢价成交,且溢价幅度靠前;在机构卖出的个股中, 国海证券 、 华东科技 、 盛通股份 、 银河生物 、 广东明珠 等出现大幅折价出售的情况。整体而言,机构在大宗交易中主要减持部分股价冲高的蓝筹股及部分股价低迷的中小创个股,增持部分补涨预期较强的蓝筹股及部分业绩可期的成长性个股。

  机构战略分化

  机构在大宗交易上的上述表现,更是暗含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相对分化的战略布局。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期部分蓝筹个股的逆市表现,让不少机构在投资布局上有进退失据的压力,以至于在大宗交易上,分化的趋势也很明显。有基金经理坦言,要踏准当前市场节奏并不容易。

  上海一家公募机构基金经理表示,其旗下管理的一只以价值型投资为主的 股票型基金,近期在部分涨幅较大的蓝筹个股上进行了大宗减持。减持后的仓位如何布局,则还需要仔细考虑。“这一波蓝筹个股的表现,增厚了基金的业绩,持仓中的部分个股浮盈明显,所以选择大宗交易减持。接下来的操作比较纠结,可能会回去挖掘部分补涨预期较强的蓝筹股,也可能会关注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创个股,但还是以蓝筹股为主。”

  当然,也有基金期望借助大宗交易抢占先机。近期,在部分中小创个股的大宗交易中不乏机构身影,且有不少买入的动作。有基金经理直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论是蓝筹策略还是成长策略的基金产品,都在增持大盘蓝筹股,甚至一些所谓的追踪成长性机会的中小创主题产品,还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他认为这很不正常。“部分中小创个股已经跌出投资价值,预计在年初市场风格调整的窗口期,或有相应的表现。在中小创跌势下,大宗交易可谈判的空间较大,通过大宗交易折价受让,可以增厚安全垫。”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宗交易活跃 机构年终忙调仓

2016-12-07 07: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