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湖北省统计局叶青:刺激民资投入要产权清晰明确盈利

2017年03月27日 08:02    来源: 长江商报     刘倩雯

  国办发文,37条政策覆盖医疗、养老等五大社会领域,专家建言——

  放宽行业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落实土地税费政策。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37条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等五大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武汉市政府参事叶青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意见》的发布是“脱虚向实”配的一剂良方,将刺激相关领域的民间投资。

  聚焦五领域刺激民间投资

  “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质量水平,对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挖掘社会领域投资潜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意见》公开答记者问时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多个促进相关领域服务业发展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各地陆续推出了一批落实措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同时,也还存在放宽准入不彻底、扶持政策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面对社会领域有效需求倒逼扩大有效供给的新形势,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三类民间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3.7%、19.9%、4.1%,均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投资3.2%的增速。但是,这三类民间投资总额仅为8976亿元,相对规模较小,占整个社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38.3%,相比全国民间投资占总投资61.2%,低23个百分点,反映社会领域民间投资的增长潜力仍较大。

  此前,就有专家认为,在养老、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就存在不合理的“高墙”限制。打破这些隐性障碍,让社会资本“顺利进门”是关键。对此,叶青认为,政府部门要不断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主动“开门”。同时,要在更多领域引入多元主体,让所有市场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要刺激民营资本投入,政府首先要定好规矩,拿出诚信。”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龚益鸣认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养老服务等机构的前提,是政府要让利给民营资本。这在《意见》当中也有所体现。

  《意见》中提出,要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分别制定社会力量进入相关领域的具体方案和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在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群众呼声高的医疗、养老领域尽快有突破,重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难、纳入医保定点难、养老机构融资难等问题。

  探索扩大投融资渠道

  《意见》明确,医疗和养老由于“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要求“尽快有突破”。为了适应上述领域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意见》明确扩大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养老服务等机构。

  在此之前,不少开发商已经开始尝试开发“双医养社区”。比如,海南碧桂园珊瑚宫殿就联合蓝卡诊所和北京祥颐共生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颐养老”)探索开发双医养社区。珊瑚宫殿引进祥颐养老,打造养老度假公寓,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还设日托、健康治疗,是集养老、健康、保健、养体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目前,全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6.7%,全国慢性病确诊人数超过3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传统医疗养老模式备受挑战。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健康养老产业,将大力助推医养结合的融合创新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肖捷就推进PPP项目落地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透露,截至去年底,已经签约落地了1351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已经超过30%,与年初相比,无论是项目落地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增长了4倍多。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项目融资的环境,加大业务支持和项目推介的力度,推动PPP项目更加规范运作。

  “PPP一定要产权清晰,明确盈利,并且保证企业利润。”龚益鸣指出,市场管效益,政府管公平。目前,民营资本谨慎投入社会领域,主要是怕被政府“吃掉”,核心问题是缺乏保障。龚益鸣建议,《意见》在落实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先给民间资本“定心丸”,保障其产权及利润点。

  “我们企业无形资产、轻资产的特性非常明显,在传统的融资体制当中,很难获得贷款。”湖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企业家坦言,曾深入考察养老产业,该产业虽然潜力巨大,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投入较大难以贷款、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不得不放弃。

  针对社会领域投入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抵押融资难等特点,《意见》提出,出台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通过风险补偿金等措施为行业增信。

  派发土地税费政策“红包”

  《意见》提出,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除对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适当倾斜外,鼓励盘活旧厂房、仓库等既有资源,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同时,强调税收政策落实,加大水电气热等价格优惠政策的监督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提出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新供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依法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对可以使用划拨用地的项目,在用地者自愿的前提下,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市、县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应有偿使用的,依法可以招拍挂或协议方式供应,土地出让价款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支持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

  《意见》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发展壮大在线教育、在线健身休闲等平台,加快推行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推广大数据应用,引导整合线上线下企业的资源要素,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变革和效能提高。

  “扩大社会领域对民间投资开放,有利于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叶青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存在一种“纠结”的状态,大多数民间资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企业家有心“脱虚向实”,但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业又不同于传统制造业,这类行业专业人才要求较高。

  叶青建议,民间投融资向养老产业方向发展可参考“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即通过互联网+社区形式,打造社区养老产业。在社区有条件的支持土地情况下,建设公共食堂、基础医疗和上门保洁服务,将养老服务嫁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在家养老。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