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公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已编制完成。为充分征询和吸纳公众意见,自29日起,该草案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层展示。自3月29日10时至4月27日16时(周一闭馆),市民可通过网络预约参观“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草案公告展,并通过现场留言、市规划国土委官网网上建言、电子邮件或信件4种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目前披露的简版草案中,已能一窥未来15年北京建设“蓝图”的轮廓。据介绍,总体规划草案内容包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以及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等。
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2030年的北京什么样?草案明确,至2020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阶段性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至203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显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至205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区域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外,“总规”草案还锁定2020年时北京的常住人口规模为23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空间结构将形成“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特点。其中,“一主”即指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在内的中心城区;“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
除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北京还在新“总规”草案中,给自己设定了不少小目标。
在“留白增绿”方面,203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5%以上,建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平方米。在“绿色出行”方面,2030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12.6%。在“民生保障”方面,2030年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提高到7张左右;养老床位不低于18万张;2030年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在“空气治理”方面,2020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6微克左右;2030年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左右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