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和菜鸟之争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双方已经暂时握手言和。事情闹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撕逼事件,从卷入如此多的互联网巨头站队来看,这件事将很可能关乎快递业未来20年的基本格局。
在很多解读版本中,这是一个勇敢的企业坚持原则单挑垄断者的故事。果真如此?
顺丰打响第一枪
这场撕逼大戏缘于顺丰与菜鸟在快递柜的数据交换层面发生了争议。然后在6月1日上午10点,顺丰直接把淘宝的物流详情给关了。
很多人觉得物流详情无非就是一个查询包裹的功能,淘宝上不能查,还可以去顺丰官网上查。其实淘宝物流详情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有了物流详情,消费者才能确认收货,卖家才能收到货款。没了物流详情,消费者会大量投诉卖家,会大量申请退货退款。如果这个时候货物在路上,很可能钱货两空。整个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乱了。
这带来的社会影响是爆炸级的。要知道,每天在淘宝上使用顺丰快递的卖家和买家有数以百万计。顺丰关闭淘宝物流详情后,淘宝和菜鸟果然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大量的商家反馈,投诉看不到顺丰快递的物流详情,不敢发货。
淘宝和菜鸟方面为了保障交易秩序,不得已关闭顺丰的发货入口。
一开始,很多人觉得顺丰这一招实在牛掰,完全是揭竿而起。但后面分析下来会发现,顺丰这个动作是大有深意。
这个动作带来两个有利于顺丰的后果,一是让一部分人把火发到了淘宝和菜鸟这边,毕竟是在淘宝上看不到信息了,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是淘宝的问题。二是诱导淘宝和菜鸟把顺丰的发货入口被关闭了,因为如果不关,商家钱货两空的事情会大量出现,直接影响电商平台的运营。
而一旦淘宝和菜鸟真的为用户交易安全考虑,关闭顺丰的发货入口,接下来会遇到排山倒海般的舆论风暴:你们两方吵架,凭什么不让用户使用顺丰快递!
背锅的菜鸟,怎么也说不清。
战争从来都是有预谋的
很多人可能会惊讶,作为快递业的龙头大哥,顺丰有什么动机去打击菜鸟?
其实今天的快递业格局,已经让顺丰感觉到了压力,已经渐渐失去了做快递行业霸主、一统江湖的机会。
第一个判断:顺丰的营业收入增速在逐年下滑。顺丰2016年营业收入的增速只有19.5%,比2015年23.62%的营收增速是下降的。
而与菜鸟密切合作的通达系2016年的营收增速呢?中通60.8%、韵达45.44%、圆通39.04%、申通28.13%。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顺丰的营业收入基数很大,所以增速慢,通达系基数小,所以增速快。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业务量的增速,毕竟快递业务才是收入的来源。这就要说第二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顺丰的快递业务量增速落后于全行业,且所占行业份额也在逐渐下降。2016年顺丰实现快递业务量增长31.0%,低于行业51.4%的增速,这也意味着顺丰的市场份额在下降。
第三个判断:顺丰未来的增速会继续下降,慢慢边缘化。如果把中国的快递业务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业务量巨大却单价较低的电商件就是塔基,业务量有限但单价极高的商务件就是塔尖。
顺丰去年的快递业务量比任何一个通达系公司都要小,却凭借很高的快递价格创造了超过通达系总和的营业收入,就是因为牢牢垄断了高利润的塔尖部分。
顺丰在商务件和生鲜业务上确实有一定优势,国内现在还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这也是顺丰敢于打这场战的底气。但问题在于,这种优势是可以持续的吗?
顺丰首先面临是商务件的增长缓慢压力。商务件价格高,占了顺丰大约六成的单量。这是顺丰最核心收入和利润来源。但是这几年来,商务件的增长比例一直平平。
按照如今快递业的增速,6-7年后,业务量会是如今的数倍,而顺丰商务件继续增长乏力,进入电商领域又迟迟没有突破的话,那时,顺丰只能看着昔日的小弟一个个赶超上来。
这是顺丰最焦虑的。以王卫的性格,无法忍受顺丰不是主角。这也印证了顺丰一再向外界释放的印象,顺丰此役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战。
顺丰面临其次的压力,是通达系的快速崛起。王卫1993年创办顺丰的时候,与通达系是同步开始的,甚至比大多数通达系公司都要更早一点。但是在中途切入一个高价的商务件市场后,顺丰快速甩开了与通达系的距离。
但是近年来,通达系又赶上来了。现在东部很多省份,通达系的配送速度已经与顺丰不相上下。顺丰最强的能力是飞机多,现在顺丰至少有30多架飞机。但是我们看到,圆通在2015年也一次性订购了15架波音737飞机,再加上之前就有的三架,圆通总共有18架飞机。
圆通是通达系当中追赶顺丰的领头羊。在国航混改这件大事上,圆通又是出现在与顺丰竞争的舞台上,强势参与了国航货运业务的重组。这更让顺丰如芒在背。
顺丰还有一个压力,是生鲜优势在失去。业内人士都清楚,顺丰做生鲜的优势也是在航空运输,是用时间换新鲜,而不是冷链。但是航空运输有致命的弱点,一是价格贵,二是货量小。
空运带来的巨大物流成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商家的利润,更往供应链源头延伸,过分收割了农民的收入。
和空运竞争的是陆地冷链。陆地冷链在保证新鲜的同时,物流成本明显降低,运输量更大。但是现在市场上有能力做到全程端到端冷链的,主要是菜鸟和京东。在干线冷链上,通达系也在赶超顺丰。圆通去年一次性就推出了覆盖13个省份的冷链服务。申通也宣布开始冷链布局,从上海开始逐步往其他省份推广。
顺丰还有一个心病,就是电商业务发展无望。顺丰真的不想争夺电商件么?NO!
顺丰非常想争夺电商件市场。情急之下的王卫甚至想自己来做电商平台,然后自己给自己送电商件。但从E商圈、顺丰嘿客到顺丰优选、顺丰大当家,顺丰独自在商业领域的尝试始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巨额亏损之下,顺丰不得不将商业项目剥离出上市板块。
金字塔底部的电商件增长无望,塔尖部分的商务件同样遭到了圆通的顽强阻击。种种迹象可以看出,通达系已经把战火烧到了金字塔的顶端,严重威胁到了顺丰的基本盘。顺丰正在遭遇通达系的全面追赶,这对一家市值2000多亿的企业来说,已经很难讲述美好的资本故事。
所以,拉上正在做物流的京东来对抗通达系、苏宁、以及菜鸟,是顺丰为数不多的选择。
根据媒体报道,顺丰早在5月底就与京东达成协议,由京东接入丰巢快递柜。结盟京东后,顺丰6月1日马上就停掉了丰巢快递柜对菜鸟的数据对接,以及整个顺丰快递对淘宝的物流详情。
这个链条就已经很清楚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战略阻击战,直接对手是通达系,基本战术是从对抗菜鸟切入,让通达系失去成长壮大的持续能力。
因为马云成立菜鸟的目的,就是让菜鸟帮助像通达系以及其他中小快递公司发展,从而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时效。
菜鸟想要打造更多的顺丰
菜鸟网络真的是阿里统一快递江湖的工具吗?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阴谋论。其实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够了:菜鸟成立的这几年,快递公司到底是越来越强大了,还是越来越弱了?
我们先看看三通一达在2016年的销售和利润情况:
可以看出,几家公司在2016年度都出现了非常快速的成长。
也有人说,菜鸟这是要把通达系快递公司先养肥了,再收割韭菜的人。一些阴谋论指责菜鸟获取快递数据是别有野心。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大数据的基础就是数据的共享互通,所以否定数据共享互通的必要性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与整个现代商业社会进步的方向背道而驰的。
关键是要看,菜鸟获取数据后到底是拿来做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回答。消费者都可以回想一下,菜鸟成立之前,快递是什么体验,现在又是什么体验?
4年前,通达系几大快递公司大打价格战,无心经营服务质量。那时候一个快递平均要在路上走四五天。现在呢,细心的群众已经可以发现速度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两三天收货已经成了常态,甚至有不少当天就能收货。
双十一是最有对比性的,几年前,每逢双十一快递就“爆仓”。但是这几年,虽然双十一的包裹一年比一年多,“爆仓”这个词却已经淡出历史了。
要知道,这种进步是在通达系快递价格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获得的。顺丰服务做的好,但是一个包裹要20多块钱,通达系的价格至少低一半,包裹也能越送越快。靠的是什么呢?根本上还是靠大数据和技术,对整个物流的过程进行了优化。
菜鸟这几年在推动行业运用大数据和技术上面还是出了不少力。网上曝光出来的很多物流科技,比如申通的小黄人,韵达的算法智能分单,心怡科技运营的自动化仓库、末端配送的机器人等等,背后都有菜鸟在推动。
但是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讲,确实很难感知到菜鸟的存在。这是一个数据公司的天然劣势。大家很难把自己物流体验的进步与背后的菜鸟关联起来。这方面,积淀了20年C端品牌的顺丰是占了大便宜的。
从商业上来讲,菜鸟网络希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物流平台,这个无可厚非,毕竟市场竞争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越做越大,更何况平台的做大是一件多赢的事情。
在菜鸟网络之前,顺丰早已经是快递江湖的老大了。所以,本质上来说,在快递这件事情上,顺丰的这个江湖地位决定了他不爽其他人成为老大,进而威胁他的霸主地位。
当然也并不是快递公司都能一下接受菜鸟做平台。平台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实际运作中,由于合作伙伴中有好几家是百亿级别的快递企业,他们的独立性依然很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在与菜鸟合作之后,中通,申通,韵达等联合顺丰,依然推出了丰巢项目。
不过,从丰巢的A轮融资之后也可以看到,除了顺丰之外,中通,申通和韵达的脚步已经明显放缓,尤其是中通和申通,基本上可以看出都把重心重新放到菜鸟之上了。
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几年磨合下来,他们在各种拉锯中得到了成长壮大,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长远来看,物流行业还会继续发展,盘子会更大,顺丰独大对他们就有好处吗?估计在菜鸟看来,通达系只有成为不同形式的“顺丰”,才能满足未来的物流需要。只有更多的“顺丰”出现,才可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智慧化物流。
看到昔日小兄弟们没有被自己甩远,反而越做越好,跑码头出身的王卫,岂能睡的安稳?这股火估计憋了很久了。
于是,关于丰巢快递柜的一场争论,就成了那个触发核弹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