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因测序行业鏖战 “华小”系对标老东家华大基因

2017年08月29日 12:05    来源: 时代周报    

  文/吴绵强

  时代周报记者 吴绵强 发自广州

  8月28日,“华小”系公司贝瑞基因(000710.SZ)正式亮相资本市场,股价报收63.38元/股,2.34%,总市值达224.7亿元。华大基因(300676.SZ)在连跨22个涨停板后,这天股价微幅下跌1.07%,报收131.68元/股,总市值达526.9亿元。

  贝瑞基因原名为天兴仪表。去年12月,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瑞和康”)斥资43亿元借壳天兴仪表,抢先华大基因上市,成为“基因测序第一股”。

  华大基因素来有基因界的“黄埔军校”之称,创立18年以来,众多华大基因高管、员工相继离职创业,这类创业企业被业内称为“华创”或“华小”。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这批离职的华大员工创立了许多“独角兽”基因企业,涉及基因大数据、无创产前检测、科研测序、肿瘤基因组等方面。

  时至今日,不少“华创”“华小”公司已经在细分领域与华大基因比肩。8月28日,华大基因人力资源总监李治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没有把‘华创’和‘华小’当做竞争对手,因为这些同事都是从华大出去的,按照汪老师(董事长汪建)的话说,他们都是华大的孩子,(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这样的生态和这么大的事业,我们觉得多一些人来做更好。”

  基因双雄“会师”

  8月28日,*ST天仪(000710.SZ)正式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天仪”变更为“贝瑞基因”,这家命途多舛的上市公司,终于以崭新姿态亮相资本市场。

  作为贝瑞和康创始人,高扬具有10年以上基因测序行业研发与产业化经验。履历显示,2002年,高扬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华大基因工作长达8年,于2010年辞职创办了贝瑞和康。

  2016年底,当华大基因还在焦急地排队IPO之际,贝瑞和康则捷足先登A股,成为基因测序概念股新贵。

  2016年12月,天兴仪表发布重组草案称,公司将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重大资产出售同步进行的方式,注入贝瑞和康100%股权,后者总计作价达到43亿元。其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格为21.14元/股,合计2034.06万股,出售资产作价为29652.10万元。

  贝瑞和康之所以能拥有如此高的交易作价,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之一,便是贝瑞和康正处于风头正劲的精准医疗概念和基因行业投资热潮,资本也乐意为一众基因公司买单,因此估值连连上升,在2015年12月的D轮融资中,多家PE机构入股贝瑞和康,给予其的估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此外,来自华大基因的影响亦不能忽视。天兴仪表在重组草案中指出,华大基因2015年6月股权融资已经达到了约800倍市盈率,贝瑞和康亦受到市场更热烈的追捧,估值进一步被带动。

  还有贝瑞和康稳定的业绩。据其发布的公告指,2013-2015年间,贝瑞和康营收分别为2.58亿元、3.34亿元和4.46亿元,年化增长率达到31.4%。按照贝瑞和康的承诺,2017年、2018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84亿元、3.092亿元、4.045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重组预案发布后,高扬及贝瑞和康团队与天兴仪表上市公司,在中介机构等方面的配合下,经过层层阻碍,最终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今年4月26日,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召开的2017年第19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天兴仪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

  至此,贝瑞和康借壳上市,已是“板上钉钉”。就在贝瑞和康忙着资产交割之际,7月14日,贝瑞和康的竞争对手华大基因登陆A股创业板。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2014年、2015年与2016年营收分别为11.31亿元、13.19亿元与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52.98万元、2.72亿元与3.5亿元。

  业绩低于市场对这家创新公司的预期,但这并不影响华大基因上市后的“疯狂”表现,股价连连走高,仍连续拉出多个涨停板。

  7月20日,华大基因再拉涨停。这天,天兴仪表召开董事会,进行董事会改选,贝瑞和康管理团队正式入驻上市公司。当天,高扬正式被选举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Zhou Daixing(周代星)为总经理,王冬为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8月7日,天兴仪表公告称,在收到证监会核准文件后,公司随即开展资产交割工作。截至公告日,此次交易已完成标的资产及拟出售资产的过户。这天,华大基因再现涨停,股价突破90元大关。

  8月20日晚,*ST天仪公告称将变更股票名为“贝瑞基因”,证券代码保持不变,公司已向深交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预警提示。

  此次*ST天仪宣布正式更名,刺激了资本市场基因测序概念股。8月21日,*ST天仪盘前出现大量挂单,开盘后股价一度涨停,收盘报56.07元/股,上涨5%,市值199亿元。

  这天,华大基因的股价再次刷新纪录,在临近收盘时拉升至涨停,股价报收于131.63元/股,再创新高,市值达527亿元。

  “华小”激战细分市场

  从1999年创办至今,有许多员工出走华大基因,他们或加盟基因测序企业,或单独创业。如今,有的“华小”系企业已成为华大基因的竞争对手。

  “华大作为行业的开拓者,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更多的人来做这样的事,本身是从控制基因疾病的角度出发,是有好处的。”李治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目前,华大基因已成为基因行业中的一家全产业链公司,与“华小”在市场上的细分领域存在重叠,亦是不可避免。

  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大多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其他的还有药物靶向治疗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致病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等多种基因检测服务。而在“无创产前检测”业务领域,贝瑞和康与华大基因几乎平分秋色。

  贝瑞和康主营业务为向科研领域基因测序、临床医学疾病筛查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同时也向合格的医疗机构销售高通量测序仪以及相关试剂,获得相应的服务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贝瑞和康的医学产品及服务收入分别为2.93亿元、3.90亿元和3.66亿元,分别占据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7.55%、87.70%和94.94%。

  贝瑞和康表示,医学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较大,主要因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是贝瑞和康的核心优势业务,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和设备销售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作为检测机构,贝瑞和康与产前诊断机构合作,提供检测技术,负责标本转运与检测,提供检测结果等事项,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占有较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华大基因则主要通过提供服务获取收入,主营业务由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构成。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华大基因生育健康类服务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68亿元和9.29亿元,分别占据当年主营收入的31.71%、43.50%和54.62%。

  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进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这其中不乏“华小”系公司,除了贝瑞和康外,还包括安诺优达、凡迪生物等,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市场。

  谈及与华大基因的竞争,8月28日,高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真正的竞争强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现在市场的渗透率较小,空间比较大。

  “基本上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商业模式可能不太一样,我们主要是与医疗机构产品模式合作为主,华大主要还是以服务模式为主。”高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华大基因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作为基因测序与检测服务提供商,主要面对来自基因测序提供商的竞争。

  华大招股书指,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大型基因组学实验室和大型测序服务公司,如国内诺禾致源、药明康德等,“他们购买大量的测序设备仪器,提供此类服务。另外全球也存在一些中小型公司,提供其中部分种类的服务。”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诺禾致源系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CEO为李瑞强,曾任华大基因副总裁、科技服务总裁。

  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诺禾致源,欲采访李瑞强,公司员工称他“已出差很久”。诺禾致源的官网显示,公司业务覆盖科技服务、肿瘤基因检测及遗传检测三大领域。

  除了诺禾致源外,另一家“华小”系企业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云智能”)亦尤引外界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碳云智能的创始人、CEO为王俊,曾系华大基因的“二号人物”,在公司的地位仅次于董事长汪建,曾主导了华大科技、华大医学、华大股份的三轮融资,约10亿美元,并带领华大股份进入上市轨道。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