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震荡筑底风格将延续

2018年09月01日 07:5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黎旅嘉

  8月沪指以“阴线”收官,全月跌幅为5.25%。令投资者印象深刻的现象除了盘面的震荡外,还有风格的频繁转换。领涨板块的频繁切换凸显出蓝筹与成长的博弈,也引发了蓝筹股逆袭的遐想。从短线来看,在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如果说蓝筹股有望将整个市场拉出了调整泥潭,那么真正受投资者关注的还是成长股何时复苏。

  从年初以来的强势股来看,共同点在于业绩普遍改善,头部效应明显,收益验证景气,无论从同比绝对增速还是同比相对改善角度,逆势中取得绝对正收益个股的强势与对应业绩改善高度相关;不同点在于主线逻辑各异,包括云计算、元器件半导体等新兴“硬制造”、涨价化工链及弱周期或后周期主线。

  另一方面,年初至今弱势行情中的结构表现,不难发现,决定方向的仍是景气,决定性价比的依然是估值。从今年以来的强势股分析中,清晰地看到抗跌的标的估值并不低。同时,今年也并不是所谓龙头整体性爆雷的一年,从数据上看,“头部效应”依然成立,且依然验证着相对行业更高的景气度。

  从基本面上看,截至8月30日晚间,沪深两市2018年中报基本披露完。总体来看,主板增速基本持平一季报,得益于周期行业的贡献;中小板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创业板增速相比一季报回落幅度也较大,主要由于尾部个股影响很大,其中,创业板指增速中位数有21.6%,较一季度增速中位数25.8%略有回落。

  而从行情角度而言,历经回撤后尽管投资情绪再度低迷,投资者担忧支撑两市探底回升的因素趋于匮乏。与此同时,“地价”对应“地量”的规律一再上演。正如“雪上加霜”,谨慎情绪弥漫,投资者深感“透心凉”。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长周期角度依旧处于明显的下跌周期中,当下并不能称之为牢靠的底部,所以投资者在经历短期指数连续走强之后,也存在对指数能否连续反弹的担忧,进而压制场内整体风险偏好。

  8月31日收盘后,MSCI实施A股纳入MSCI指数的第二阶段,把现有纳入因子从2.5%提高至5%。不过,正所谓一样的配方,却是不一样的效果。MSCI纳A迎来第二次调整,但A股市场的反应却远没有6月那次大。在当前弱市大背景下,投资者对利好的反应似乎已有些麻木。

  目前,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正不断扩大,海外投资者亦在不断加深对A股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提高A股的机构化比例,从而逐步改善当前A股以散户为主、波动较大的格局。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市场风格的来回拉锯还将延续,大盘蓝筹与成长股的“龙头”之争将继续上演。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