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元生物冲刺IPO:上市“补血”能否助力水稻“造血”?
中新经纬2月9日电 (林琬斯)随着疫情政策的放松,人免疫球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作为部分新冠患者的治疗药物被疯抢。
近日,一家做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的企业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元生物)提交招股说明书,拟于科创板上市,目前处于已问询阶段。
不过,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目前尚未上市,该研发技术路线也仍未得到商业化验证。与此同时,禾元生物三年半亏损超3亿元,上市“补血”能否助禾元生物逐梦水稻“造血”?
水稻里“造”出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被称为“救命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烧伤、烫伤、外科手术引起的循环衰竭、脑损伤等引起的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等。目前临床应用的人血清白蛋白主要来自于血浆提取,其产量受血浆供应影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药物是业界新的研究和开发方向。招股书显示,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高效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和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
基于该表达体系开发的多款药品中,进展最快的产品是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该注射液目前已完成针对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适应症1的II期临床试验,计划于2023年一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未来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预计在2025年获批上市。
除此之外,禾元生物基于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表达体系还开发了重组人乳铁蛋白溶菌酶口服液、植物源重组人α-1抗胰蛋白酶等药品。药用辅料方面,公司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已完成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可用作药物载体、疫苗保护剂、细胞冻存保护剂和医疗器械包埋剂等。
也就是说,未来人血清白蛋白可以不从人体血浆中提取,而是从植物中提取。
水稻里如何“造”出人血清白蛋白?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水稻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已被人类食用了数千年,人类对它的敏感度较低,理论上讲,从水稻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这项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水稻中,使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在水稻生长成熟的过程中,稻米中的人血清白蛋白不断地被合成、积累,最后,科研人员再从稻米中将其提取出来。
招股书显示,杨代常曾任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副教授、国际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系项目科学家等,2006年11月发起设立禾元生物的前身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担任禾元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
“我们可在1公斤稻米中产出约10克人血清白蛋白。”2021年,杨代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以亩产650公斤稻谷测算,一亩水稻可提纯2公斤人血清白蛋白,这个药品一旦获批上市,将大大缓解中国人血清白蛋白供应紧张的局面,破除对进口的依赖。
禾元生物在招股书中称,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与血浆来源人血清白蛋白(pHSA)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此外,由于原料生产由田间种植替代发酵,实现规模化生产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的生产成本可大幅降低,比血浆来源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成本低。
技术虽超前,背后的挑战却让人无法忽视。招股书指出,一方面,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表达系统及核心产品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均尚未获得商业化验证,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医生用药习惯以及患者认知等原因,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存在不能获得医生和患者认可的可能性。
值得关注的是,禾元生物还涉及337调查重大诉讼的风险,公司未来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相关产品存在不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风险。
三年半亏损超3亿元 核心产品未上市
报告期内,禾元生物暂无产品上市,处于亏损状态。
营业收入方面,禾元生物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025.00万元、2156.59万元、2551.8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5485.49万元、6249.75万元、1.30亿元。
2022年上半年,禾元生物的营收为604.9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6023.26万元。三年半实现营收共6338.3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共3.08亿元。
禾元生物称,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药品仍处于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资金投入大,同时公司已实现的销售主要为药用辅料、科研试剂及其他产品,销售规模较小。
报告期内,禾元生物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研发工作。2019 年至2021 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达到3480.16万元、4505.19万元、7521.02万元和4796.20万元,三年半共投入研发费用2.03亿元。
同期,禾元生物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9.53%、208.90%、294.73%与792.81%。
禾元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且公司研发支出对应产品在未取得新药上市批准前均按费用化处理,因此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较为充裕的现金流,用来满足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和其他日常经营支出,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科研技术人员,保障公司现有团队的稳定。”禾元生物表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余额6.54亿元,未弥补亏损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可持续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次科创板IPO,禾元生物拟发行8945.14万股,拟募集资金35.02亿元,其中19.09亿元用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7.94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8.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同时,招股书披露,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杨代常直接持有禾元生物15.03%股权,为禾元生物第一大股东;通过禾众共创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控制禾元生物3.75%的表决权,通过一致行动约定控制禾元生物10.47%表决权,合计控制禾元生物29.25%的表决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杨代常。
其他股东包括上市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达药业)、武汉光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上海同盛永盈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上海同盛)等。
其中,贝达药业、杭州贝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杭州贝铭)合计持有公司9.02%的股份。据悉,杭州贝铭为贝达药业董事丁列明之子丁师哲间接控制的企业,丁列明持有12.00%财产份额。
另外,上海同盛及上海双良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7.63%的股份,叶季平持有公司6.45%的股份,深圳市倚锋睿意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深圳市倚锋九期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合计持有公司5.31%股份。(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