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邦新能IPO:一项业务“超会赚” 相关发明专利仅两项但毛利率超7成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期赴创业板IPO的公司中,就有一家毛利率一度突破80%。纵观A股目前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上市公司数据来看,超过80%的上市公司仅50家。
4月7日,绍兴拓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邦新能”)披露创业板IPO问询回复。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5.78%、76.60%和73.17%。
作为一家光伏用湿法添加剂,拓邦新能如此高的毛利率水平着实令人惊讶。深交所在问询中也要求其说明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复杂程度、核心技术先进性与毛利率水平是否匹配。
碱抛添加剂已是国内龙头,产品结构尚单一
拓邦新能主营光伏用湿法添加剂,主要产品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碱抛添加剂、制绒添加剂、清洗添加剂等,运用于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的清洗制绒及刻蚀抛光环节。
其中,碱抛添加剂产品占比尤高。2020年、2021年、2022年,拓邦新能碱抛添加剂业务收入分别为7836.95万元、1.36亿元和1.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4.38%、90.12%和83.26%。拓邦新能表示,公司的产品目前集中于刻蚀抛光工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公司正加速布局清洗制绒的研发和销售。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6中国光伏用湿法添加剂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年碱抛添加剂的市场容量为2260.21万升,根据销售数据测算,公司在碱抛添加剂的市场销售占有率约为50%。
可以看出,拓邦新能已是细分领域龙头。其表示,碱抛添加剂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就细分领域而言公司暂无可比国内A股上市公司。
因此,其选择时创能源、唯特偶(SZ301319,股价60.08元,市值35.23亿元)和安集科技(SH688019,股价255.80元,市值194.34亿元)作为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方面,2020年、2021年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分别为68.76%、66.70%。彼时,拓邦新能毛利率分别为85.78%和76.60%。
对于公司较高的毛利率水平,究竟是起步较早,还是因为拥有核心专利?4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拓邦新能,公司工作人员称:“具体不方便回答,招股书、反馈回复都有。”
此外,深交所也要求其说明未选取润玛股份、中巨芯、格林达(SH603931,股价34.10元,市值68.05亿元)、晶瑞电材(SZ300655,股价25.00元,市值146.30亿元)、江化微(SH603078,股价25.18元,市值74.69亿元)等湿电子化学品公司为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2020年,上述未选取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24.26%,而拓邦新能彼时毛利率为85.78%。
拓邦新能认为,中巨芯、江化微和晶瑞电材生产的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一般为氢氟酸、硫酸、硝酸等单一化学成分的产品,应用范围较广且产品使用量大;公司产品是在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步骤中,为实现特定功能通过复配工艺形成的湿法添加剂,一般情况下光伏添加剂不直接参与反应,相较其他功能性湿化学品用量较小。
从产品应用领域和产品功能看,格林达、润玛股份的应用领域主要为显示面板、半导体,产品功能是对显示面板、半导体材料等生产过程的湿法蚀刻、清洗、显影、剥离等,产品工艺效果主要是通过其纯净度的体现;拓邦新能产品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产品功能为对硅片进行制绒、抛光,同时使用光伏添加剂能提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企业环保处理负担。
来源:拓邦新能问询回复
技术壁垒几何?
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拓邦新能毛利率相当高。那么,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技术壁垒,以持续维持高毛利?
事实上,其主力产品碱抛添加剂售价已连续下滑。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该产品均含税销售价格分别为29.96元/升、24.71元/升和19.24元/升。
拓邦新能表示,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其他潜在进入者进入公司业务领域的可能性,同时光伏电池片厂商有着持续降本增效的要求,上述情况可能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公司产品面临销售价格继续下降的风险。
有趣的是,拓邦新能共拥有10项发明专利,却大部分与制绒相关,仅2项与碱抛相关。招股书显示,拓邦新能10项发明专利中,7项含“制绒”字样,1项含“清洗”字样。其余2项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单晶硅片的碱刻蚀抛光方法、一种晶硅表面电池的碱抛光方法。
也就是说,拓邦新能占比超8成的业务,仅拥有2项发明专利与之相关。为何公司第一大业务相关发明专利反而较少,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我不大清楚。”
除此之外,拓邦新能五名核心技术人员中,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一鸣为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学位,历任威之信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代表、环亚(上海)国际货运公司部门经理、任上海源佳物流有限公司进口部经理、无锡索能副总经理。
另一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一部经理赵晶,1990年出生,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专学历。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任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艺人员,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任绍兴瑞凯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计划员,2017年9月至今任公司研发经理。
每经记者 朱成祥 每经编辑 杨夏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