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亏损超11亿元 找钢集团拟赴港上市
每经记者 陈晴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作为国内知名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企业,找钢产业互联集团(以下简称找钢集团)曾被外界认为可能成为首家通过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如今却被狮腾控股捷足先登。
找钢集团的资本市场冲刺之旅已经持续数年。早在2018年,它就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来却放弃推进上市事项。
此次通过De-SPAC模式上市,找钢集团也已经历两次失效,直至前段时间再度更新上市招股书。
上市之旅充满曲折背后,是行业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在业务拓展上的困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2024年7月,另一钢铁电商龙头企业欧冶云商,过会后却宣布主动撤回深交所上市申请。
找钢集团终止低利润率的自营业务,实现由重到轻转型之后,当下仍未扭亏。2021年至今,公司累计亏损超过11亿元。不仅如此,公司2024年将重点之一放在了国际交易业务,而这一业务主要通过自营模式开展,公司欲走回老路?
上市之旅已持续6年多
官网资料显示,找钢集团成立于2012年初,公司以钢材为切入点,打造围绕工业和建筑业等产业用户的科技服务体系。
如今,找钢集团欲通过DeSPAC模式实现香港上市。所谓De-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上市,是一种相对新颖且复杂的上市方式。SPAC本质上是一家没有实际业务运作的空壳公司,其首次公开募集资金上市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并购一家未上市企业,从而使后者间接获得上市地位。
根据招股文件,Aquila与找钢集团及其全资附属公司Merger Sub签署合并协议,找钢集团拟以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双方并购完成后,Merger Sub将不再独立存在,Aquila将成为找钢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与此同时,Aquila的上市地位将被撤销,找钢集团将作为继承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此次并非找钢集团首次接触资本市场。早在2018年6月,找钢集团就曾递表冲刺港股上市。根据界面新闻报道,找钢网于当年12月通过聆讯,至2019年5月,主动中止上市事宜。
最新招股文件中,找钢集团提及了上述事项,由于当时的市况,公司决定不再继续进行过往上市申请。
时隔4年多,找钢集团于2023年8月启动通过De-SPAC模式冲刺香港上市事宜,公司也一度被外界认为可能成为首家通过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不过,找钢集团的De-SPAC模式上市过程仍然曲折。继2023年8月和2024年3月两份招股书均失效之后,前段时间找钢集团再次更新上市招股书。
2024年12月27日,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传统上市相比,通过De-SPAC模式上市过程中,标的企业不需要进行IPO申请、聆讯及路演、招股,因此也不存在基石投资者或不确定的募资结果,但也不会出现超募等情况。
沈萌还表示,企业通过DeSPAC模式上市,主要需要通过SPAC公司的股东大会批准。合并时估值不需要询价招股,只要标的企业和SPAC企业达成一致。此外,业务主要在境内的企业,还须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审批,才可能顺利推进。
目前尚未摆脱亏损局面
此次拟通过De-SPAC模式冲刺港股上市,找钢集团的议定估值大约为100亿港元。对于这一估值,找钢集团招股文件解释称,2018年的最近一轮上市前融资中,公司投后估值为92.31亿港元。本次议定估值较此前估值增加约8.4%。
高达100亿港元的估值,与其行业知名度和地位有关。根据招股书,2023年,找钢集团的数字化平台录得三方钢铁交易吨量达到47.3百万吨,约占中国三方在线钢铁交易总吨量的40%;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数字化平台连接逾14800名注册卖家及逾181100名注册买家。公司的数字化平台的卖家及买家均主要为中小企业。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找钢集团曾经获得6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为1.37亿美元及15.3亿元人民币,合计人民币大约25亿元。融资过程中,也不乏红杉、IDG等知名机构的加入。
不过,数年来,找钢集团迟迟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根据披露,2021~2024年前9个月,找钢集团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9.05亿元、11.68亿元、11.41亿元。2022年,找钢集团营收大幅下滑超过三成,2023年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未回归2021年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2024年前9个月,找钢集团分别净亏损人民币2.74亿元、3.66亿元、4.69亿元、5440万元,3年多合计亏损超过11亿元人民币;相应期间的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分别为2.60亿元、2.93亿元、8015.1万元、4193.2万元,3年多累计亏损大约6.74亿元人民币。
对于公司历年来的亏损,找钢集团招股文件中提到了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公司由重到轻的转型、新冠疫情、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等。
不过,找钢集团对于公司的未来颇有信心。公司招股文件中称,目标集团于2022年及2023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量且其业务模式及未来表现具有巨大潜力。
公司面临调整转型困境
近年来,找钢集团的业务模式正在经历调整和转型。
以往,找钢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两种业务模式,即数字化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在“重”资产的自营模式下,找钢集团通过买卖钢铁产品赚取差价。而这一模式下的利润却相当微薄。且自营模式收入比例较高情况下,找钢集团也被外界质疑看起来像“钢铁经销商”。
自2019年起,找钢集团逐渐减少自营业务规模。最新招股书中,找钢集团公布了被终止的钢铁产品国内自营业务近年的财务表现,2021年和2022年,收入分别为53.11亿元、49.2亿元。如此巨额收入,净利润却分别为1060万元和亏损6217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3月末,找钢集团已停止钢铁产品国内自营业务的营运并完成所有买家订单。目前公司主要有交易服务、交易支持服务、科技订阅服务、国际交易业务及其他。
上述业务中,最赚钱的业务当属交易服务和科技订阅服务,2021~2024年前9个月毛利率均在80%以上。2021年至2024年前9个月,这两项业务占比并不高,合计不超过30%。
找钢集团近几年收入占比最高的一度是交易支持服务,然而其2024年前9个月贡献的收入和毛利均在下降。这可能与公司业务调整有关。以往,公司为合资格买家及卖家提供三种类型的交易支持结算服务,即胖猫白条、胖猫易采及票据结算。由于潜在信贷风险,找钢集团于2024年8月之前已停止提供胖猫白条及胖猫易采以及相关系统。
找钢集团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盈利点,公司把目光瞄准了国际交易业务。2024年前9个月,相关收入占比猛增,在公司收入中占比达到36.9%,相比上年同期的18%增加18.9个百分点,成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找钢集团国际交易业务毛利率非常低,2022年一度为负毛利率,至2024年前9个月,这一业务板块毛利率仅为6.5%。
不仅如此,找钢集团国际交易业务主要通过自营模式来经营。刚刚实施由重转轻的找钢集团,这是要走回头路吗?
有同类企业主动终止IPO
钢铁电商的上市之路并不容易。
2024年12月27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一组数据,即在钢铁电商方面,2023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规模为8080亿元,较2022年的6500亿元同比增长24.3%。当前,钢铁电商领域主要玩家包括钢银电商、欧冶云商、找钢网(找钢集团旗下平台)、钢宝股份、积微物联、中钢网、中钢电商等。
上述企业中,另一钢铁电商龙头企业欧冶云商于2022年11月过会,历经一年多之后,在2024年7月主动撤回深交所上市申请。
对于找钢集团和欧冶云商两家企业均曾经先后主动放弃推进上市进程。2024年12月27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非巧合,而是与行业因素密切相关。首先,钢铁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较大,市场需求和价格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给钢铁电商稳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其次,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加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此外,钢铁电商在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也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钢铁电商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上市风险和收益,以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不过,对于当前找钢集团选择通过De-SPAC模式冲刺香港上市,郭涛认为,这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时机。除了公司的积累和发展以外,从行业来看,虽然钢铁行业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加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钢铁行业有望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为钢铁电商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此外,从资本市场环境来看,近年来香港股市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关注度较高,De-SPAC模式作为一种创新上市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支持。
就本次IPO相关问题,2024年12月27日,记者致电找钢集团并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