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直面逆境深耕发展之路

2025-01-22 09: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月21日晚,华大基因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8亿元至40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 

  对于2024年度业绩变动,华大基因表示,主要受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准备、研发费用保持较高的投入、运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回款难、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已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普遍现象,虽然华大基因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主营业务保持稳定,仍在技术创新、民生项目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同时公司组织架构不断优化,有望以更加稳健的步伐穿越行业周期。 

  攻坚技术壁垒,拓宽市场边界 

  行业困顿之下,技术创新依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华大基因始终保持强劲的投入保证业务基本盘的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达3.98亿元。Wind数据显示,在所属医疗服务行业(申万二级)中,华大基因的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位列行业第三。在整体行业压缩研发开支的大环境下,这种逆势而上的投入彰显了华大基因对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 

  在科研探索的前沿阵地,华大基因已处于投入与收获并行的周期。公司持续深耕应用研究,百万微生态、孕期多组学等关键项目有所突破;产品研发与迭代步伐稳健有力,产品布局愈发清晰完善。 

  生育健康领域,公司成功发布2项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为妇幼健康保驾护航;肿瘤防控板块,单癌及多癌早筛、心脑血管、神经退行等疾病研究齐头并进,为肿瘤与慢病防控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传感染防控则凭借mNGS和tNGS技术,发布tNGS专家共识,引领行业标准。 

  公司的测序、质谱、PCR、生化免疫、功能岛等技术平台持续升级,“精准防控+有效干预”的13311i模式突破在即,为疾病防控提供全新范式。同时,华大基因不断提升交付、IVD生产质量,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固,加速IT布局,在智能化领域重磅推出GBI ALL、SIRO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疾病防控开辟了全新路径。 

  深耕民生项目,擘画基因蓝图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突破与创新,更在于切实惠及每一位百姓。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华大基因坚持“持续低价惠民”原则,在全国各地继续开拓新的基因健康筛查民生项目。 

  自2018年4月启动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以来,公司不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协助建设了长沙民生妇幼信息化系统,还结合全国民生项目经验与出生缺陷三级防控要求,开发出出生缺陷防控系统,为母婴健康服务提供了安全、高效、智慧的信息化管理方案。 

  2024年,华大基因继续与国内多个地方政府合作,实施基因检测民生项目,其中哈尔滨和鄂尔多斯消化系统肿瘤及四高筛查成效显著,为当地居民健康筑起坚实防线;河北孕妇民生工程获评国家治理的典范,树立民生工程标杆;江苏政府集采和医保支付将使得民生项目呈现多元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基于已储备的多项海外准入产品资质和质量体系,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将中国技术、模式和标准整合输出,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精准医学技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应用。 

  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医疗健康行业短期需求波动,但是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加强、产业政策的支持,市场规模依旧值得期待。展望2025年,华大基因将继续依托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推广精准医疗,引领行业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田云绯)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股市 > 股市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华大基因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直面逆境深耕发展之路

2025年01月22日 09: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月21日晚,华大基因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8亿元至40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 

  对于2024年度业绩变动,华大基因表示,主要受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准备、研发费用保持较高的投入、运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回款难、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已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普遍现象,虽然华大基因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主营业务保持稳定,仍在技术创新、民生项目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同时公司组织架构不断优化,有望以更加稳健的步伐穿越行业周期。 

  攻坚技术壁垒,拓宽市场边界 

  行业困顿之下,技术创新依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华大基因始终保持强劲的投入保证业务基本盘的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达3.98亿元。Wind数据显示,在所属医疗服务行业(申万二级)中,华大基因的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位列行业第三。在整体行业压缩研发开支的大环境下,这种逆势而上的投入彰显了华大基因对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 

  在科研探索的前沿阵地,华大基因已处于投入与收获并行的周期。公司持续深耕应用研究,百万微生态、孕期多组学等关键项目有所突破;产品研发与迭代步伐稳健有力,产品布局愈发清晰完善。 

  生育健康领域,公司成功发布2项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为妇幼健康保驾护航;肿瘤防控板块,单癌及多癌早筛、心脑血管、神经退行等疾病研究齐头并进,为肿瘤与慢病防控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传感染防控则凭借mNGS和tNGS技术,发布tNGS专家共识,引领行业标准。 

  公司的测序、质谱、PCR、生化免疫、功能岛等技术平台持续升级,“精准防控+有效干预”的13311i模式突破在即,为疾病防控提供全新范式。同时,华大基因不断提升交付、IVD生产质量,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固,加速IT布局,在智能化领域重磅推出GBI ALL、SIRO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疾病防控开辟了全新路径。 

  深耕民生项目,擘画基因蓝图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突破与创新,更在于切实惠及每一位百姓。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华大基因坚持“持续低价惠民”原则,在全国各地继续开拓新的基因健康筛查民生项目。 

  自2018年4月启动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以来,公司不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协助建设了长沙民生妇幼信息化系统,还结合全国民生项目经验与出生缺陷三级防控要求,开发出出生缺陷防控系统,为母婴健康服务提供了安全、高效、智慧的信息化管理方案。 

  2024年,华大基因继续与国内多个地方政府合作,实施基因检测民生项目,其中哈尔滨和鄂尔多斯消化系统肿瘤及四高筛查成效显著,为当地居民健康筑起坚实防线;河北孕妇民生工程获评国家治理的典范,树立民生工程标杆;江苏政府集采和医保支付将使得民生项目呈现多元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基于已储备的多项海外准入产品资质和质量体系,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将中国技术、模式和标准整合输出,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精准医学技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应用。 

  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医疗健康行业短期需求波动,但是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加强、产业政策的支持,市场规模依旧值得期待。展望2025年,华大基因将继续依托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推广精准医疗,引领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田云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