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股仁度生物2024年转亏 2022年上市即巅峰募7.3亿

2025-03-12 10: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仁度生物(688193.SH)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35.15万元,同比增长7.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7.75万元,上年同期825.93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13.65万元,上年同期-1,029.85万元。

  

  仁度生物于2022年3月30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72.65元/股。仁度生物公开发行新股1000万股,发行股份占公司发行后股份总数的比例为25.00%。  

  上市首日,仁度生物于盘中创下上市最高价72.00元,此后该股震荡走低。目前该股处于破发状态。  

  仁度生物募集资金总额为7265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5276.49万元。仁度生物实际募资净额较原拟募资少4774.59万元。公司2022年3月25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仁度生物原拟募资70051.08万元,拟分别用于“精准诊断试剂和智能设备产业化研发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仁度生物的保荐机构是中金公司,保荐代表人系范钰坤、魏德俊。发行费用总额为7373.51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5230.80万元。   

  2023年年报显示,仁度生物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居金良(JINGLIANG JU)。1966年3月出生,美国国籍。1999年至2001年任职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2001年至2003年任职于美国微生物基因公司,2003年至2005年任职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2005年至2007年,任职于美国GEN-PROBE公司,2007年至今任仁度生物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股市 > 股市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破发股仁度生物2024年转亏 2022年上市即巅峰募7.3亿

2025年03月12日 10: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仁度生物(688193.SH)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35.15万元,同比增长7.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7.75万元,上年同期825.93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13.65万元,上年同期-1,029.85万元。

  

  仁度生物于2022年3月30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72.65元/股。仁度生物公开发行新股1000万股,发行股份占公司发行后股份总数的比例为25.00%。  

  上市首日,仁度生物于盘中创下上市最高价72.00元,此后该股震荡走低。目前该股处于破发状态。  

  仁度生物募集资金总额为7265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5276.49万元。仁度生物实际募资净额较原拟募资少4774.59万元。公司2022年3月25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仁度生物原拟募资70051.08万元,拟分别用于“精准诊断试剂和智能设备产业化研发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仁度生物的保荐机构是中金公司,保荐代表人系范钰坤、魏德俊。发行费用总额为7373.51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5230.80万元。   

  2023年年报显示,仁度生物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居金良(JINGLIANG JU)。1966年3月出生,美国国籍。1999年至2001年任职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2001年至2003年任职于美国微生物基因公司,2003年至2005年任职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2005年至2007年,任职于美国GEN-PROBE公司,2007年至今任仁度生物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责任编辑:华青剑)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