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紧日子下过得滋润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股市 > 行情直播 > 正文
 
如何在紧日子下过得滋润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17日 15:31
    黑色星期一,一跌就是131点,看来,2008年是真的要过紧日子了。不过呢,紧日子自有紧过法,正当货币从紧政策下的两大重灾板块——金融股、地产股抱头痛跌之际,我们留意到一些多少有些“灰色”的招数正在变通中,其中蕴藏的精妙的金融招数,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境外热钱的应对招数

    2008年我国实行货币从紧政策,外汇管理将是一个考验政府智慧的领域。专家的观点是:汇差加利差,这将对境外热钱形成新的巨大刺激。最关键的是,这几乎是零风险的。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最大升值幅度达5.7%,减去0.44%的利差,进入中国的热钱可以坐享5%以上的无风险年收益。而按照上述预测,明年热钱的无风险收益很可能超过7%-8%,这样的收益水平足以吸引全球投机资本涌入。此时,次贷危机下的欧美市场正一片狼藉,相形之下中国市场诱惑更大,不过,这一次进入中国的热线采取曲线的方式:2007-12-15《经济观察报》在《重点投向房地产对冲基金中国“捞偏门”》一文中揭密:“相对以往,对冲基金进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三条:通过QFII名正言顺地进入、以创业投资形式进入、以贸易项目进入。如今,以另类投资模式——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成为对冲基金的新生意。近来,很多外资基金纷纷成立针对中国市场,特别是以房地产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由于中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控,对于这些国际投资人而言,中国市场好进不好出,因此,对于要求极为苛刻和特别的对冲基金来说,投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通过投资,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收益,比如收费、租金等等,同时又可以选择在恰当的时间套现,且可以和相关政府搞好关系,一举多得”。

    二、银行信贷的应对招数

    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5%调高至14.5%,将有可能使国内银行2008年利润下降0.6%。这一背景下,一些商业银行利用信托这一“管道”试图绕开贷款指标的限制。2007-12-17《金融时报》在《谨防信托公司成为银行信贷“避风港”》一文中分析:“例如:某银行曾与某信托合作推出理财产品,为某上市公司提供贷款。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向社会募集资金,然后以发行理财计划的商业银行作为单一委托人,将所募集到的理财资金交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将资金以贷款的形式贷给银行指定的企业。在目前贷款额度非常紧张的形势下,银行利用信托作为管道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做法不难理解,此举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信托公司,或者是对企业,这一做法无疑是多赢。但,这一“妙招”却在绕开相关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限制的同时,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政策上对此做法并无限制。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明确,对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但这一规定仅指信托公司所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商业银行作为单一委托人与信托公司所进行的单一信托,却不受此限制。而这也是商业银行能够利用信托公司绕开贷款限制的原因所在”。

    三、上市公司的应对招数

    售后回租也称“回租”,即企业先把自己的固定资产售与租赁公司,然后再将该资产租回使用,并按期支付租金,租赁期结束后,企业再以极低价格购回资产,最后资产仍归承租企业所有。可能许多A股股民想不明白,绕这么一大圈子是为了什么。请看2007年12月16日《经济观察报》在《问题公司豪赌售后回租》一文的解析:“2007年12月14日,银河科技(000806.SZ)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子公司为其关联公司长征电气(600112.SH)申请“融资租赁”提供担保的提案,而这种在上市公司中“罕见”的融资方式引起了业界普遍的关注。某业内人士表示,售后回租业务的广泛使用,是因为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时,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在保留对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将固定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目前,国内的少数上市公司也开始尝试这种融资方式,某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些生产型的上市公司来谈回租项目,他们都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上市公司由于信誉较好,一般通过直接融资都不缺资金,即使短期急需资金也可以有其他的途径,回租的方式成本太高。企业找融资租赁公司做项目多数是进行扩大再生产,而这种用现有设备进行回租的方式融资,可能有其他的目的。可能是因为资金非常吃紧,银行等其他渠道已经无法融资而又急需资金”。

    实话说,这些应对招数,多多少少都有点“灰色”,正如俗话所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的确可以理解。
来源: 新浪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