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会师"A股市场 竞争力提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在2005年10月率先登陆H股市场两周年之际,中国建设银行回归A股,至此,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内资本市场成功"会师"。业内人士指出,建行回归A股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行回归将通过上市所募集资金实施其战略规划,而在当前各银行间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这无疑会带动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推动国有银行改革不断深入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银行,建设银行通过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框架、引进战略投资者、健全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大大提升了资产质量、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于2005年10月27日率先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建设银行的成功上市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带动了整个银行业服务水平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为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定与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开创了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新纪元,为后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顺利发行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建行改制上市以来,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国有银行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一位银行界人士指出,与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和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资本基础比较弱,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弱、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等。
上述银行界人士指出,随着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内资本市场成功"会师",建行、工行、中行的业绩状况将被更多的投资者所关注,这将促使三大行通过实施各项战略提升竞争力,从而获取良好的业绩赢得投资者的认可,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可喜的是,随着改制上市的成功,国有商业银行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了更好的环境和基础。目前,在完成香港、内地两地资本市场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了多层次的融资平台,为今后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实现综合化经营构建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其次,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香港内地两个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境内外投资者的共同监督,有助于治理结构、内控机制的完善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另外,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同时在两地上市可以增强其抵御资本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加有效地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
从1991年初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首家上市的银行股挂牌,到后来招商、华夏、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再到行业巨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不断提升,从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到代表市场均值,再到高于市场平均估值水平。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所带来的银行治理水平提升和经营绩效提高,很充分地被资本市场所理解并认同,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估值的提高。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上市后,得益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以及三大行业绩的高速增长,三大行的估值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业内人士指出,建设银行回归国内A股市场后,基于A股市场总体高市盈率的背景,将使中国银行业的总体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不仅在市盈率、市值等指标上,三大行的表现赢得世界瞩目,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地位,与此同时,三大国有银行都在积极通过改革和发展力求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银行的水平。作为国有银行改革排头兵的建行更是拟定了成为世界一流银行"三步走"的战略规划。
建行在9月3日公布的招股书申报稿中称,在2020年,建行要成为世界一流银行,开展全功能业务,跨行业经营,并具备国际影响力。为达到这一目标,第一步,到2008年,基本建立专业化和差别化的营销服务体系。第二阶段,到2010年,基本完成业务结构转型。在全行经营收入结构中,初步形成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与投资银行业务三大板块业务结构鼎立的格局。第三阶段,到2015年,具备接近世界一流银行的员工队伍、经营业绩、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市场声誉。第四阶段,到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银行,具备世界领先的客户服务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在某些业务领域具备世界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
来源:
证券时报 |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数据载入中... |
|
财富世界 |
|
|
|
|
|
|